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至今已滿一個月,其間多次聲稱中國比美國更加希望達成貿易協議。惟這場關稅戰對美國經濟的主要衝擊,將在本月之後才逐漸顯現,成為一場對美國經濟的壓力測試。從最新數據來看,對中國產品高度依賴且難以脫鈎的美國經濟與醫療民生將首當其衝,通脹高企、貨運驟降、製造業回流無期,而中國則憑藉強大的供應鏈韌性、全產業鏈優勢和豐富應對工具箱,展現出更強的抗壓能力。美國應摒棄單邊主義,重回自由貿易的正軌,同時應深刻認清和認真看待中國對於關稅戰「不願打,但也不怕打」的堅定立場。如果美方要談,就應當停止「出口術」,真正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態度。
特朗普最新表示,希望能與中國達成平等的貿易協議,但又稱不會為了啟動美中談判主動降低關稅。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初衷是迫使製造業回流,但一個月來,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激增,通脹預期飆升至1981年以來最高水平,消費者信心跌至谷底。諷刺的是,特朗普曾在首個任期訪問的10家工廠中,有一家已永久關閉,一家終止主要業務,其餘也因關稅衝擊舉步維艱。《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中產階級和低收入人群正緊縮開支,而經濟學家對美國一年內經濟衰退幾率的預測,從1月的20%飆升至4月的45%。更可悲的是,有6億支由中國出口的注射器和針頭訂單被叫停,美國逾3,800萬糖尿病患者受波及。這顯示出,特朗普濫施關稅的惡果正開始反噬美國自身,由廣大美國民眾承受少數人一意孤行的「報應」,可謂損人害己。
相比之下,中國在應對關稅戰時展現出堅強的韌性與定力。除了對美國實施同等力度關稅,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將多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反制措施外,也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內外貿一體化等舉措穩預期、保增長,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團結各國回擊美國,維護多邊自由貿易秩序,發揮全球貿易穩定器的作用。中國對美關稅戰的反應速度之快、反制力度之強、應對工具箱之豐富,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捍衛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和中方不跪且奉陪到底的充足底氣,更彰顯了對抗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大國擔當。
正如美國「股神」巴菲特早前指出,美國掀起關稅戰是重大錯誤,貿易不應成為武器,美國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跟其他國家做貿易,一旦延續保護主義,將會破壞國家累積的繁榮基礎。中國商務部日前發新聞稿證實,美方曾多次主動接觸進行關稅談判,中方正在評估,但關鍵在於美方「拿出誠意」,在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等問題上「做好準備,拿出行動」。中國多次重申始終如一的立場: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只要美方能夠回到互惠共贏的正確軌道上來對待貿易問題,中美展開談判並達成協議並非難事。相反如果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為幌子,搞脅迫訛詐,對中方是行不通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