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兩國軍民為挽救國家危亡、爭取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也在並肩奮戰中以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友誼。
友好關係傳承到今天毫不褪色
娜塔莉亞·赫留金娜是俄羅斯援華志願飛行員後代協會主席。她父親季莫非·赫留金是當年援華蘇聯空軍志願隊轟炸機部隊指揮官。「俄中之間的友好情誼是鮮血鑄就的!」赫留金娜動情地說,「習近平主席此訪將向世界展示俄中深厚的友誼,促進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不斷傳承。」
赫留金娜說,父親曾經說過中國地形複雜,山脈、峽谷眾多。在這樣的條件下駕駛轟炸機執行任務,對當時的蘇聯飛行員來說是挑戰,也是寶貴經驗。「父親回國後赴北方地區作戰時,在中國積累的經驗派上了大用場。」
「我們這一代人是聽着『中俄人民是永遠的兄弟』這樣的歌聲長大的,俄中人民在並肩奮戰中結下的友誼傳承到今天,毫不褪色。」赫留金娜說,在兩國領導人密切互動和戰略引領下,俄中關係保持高水平發展。
近些年,赫留金娜一直致力於收集相關史料。她走進中小學舉辦交流活動,還邀請中國青少年與俄羅斯同齡人交流。「這些活動的意義在於,讓青少年了解先輩不屈的抗爭歷史,了解俄中友誼的淵源,讓友誼繼續傳承下去。」赫留金娜說。
兩國在戰爭中結下友誼跨越時空
俄羅斯勝利博物館歷史學者亞歷山大·米哈伊洛夫說,兩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結下的友誼跨越時空,成為維繫兩國世代友好的情感紐帶,「習近平主席此訪必將推動俄中人民間真摯情誼不斷延續」。
「歷史見證俄中相互支持,並肩而行,習近平主席此訪必將推動兩國攜手開創更美好未來。」聖彼得堡市社會政策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山大·柳比莫夫說。
蘇聯元帥瓦西里·崔可夫的外孫尼古拉·崔可夫,現年65歲,從小在外祖父那裏聽到很多關於中國的故事。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俄中友好事業,現任俄中友協副主席。尼古拉對記者說,蘇聯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也有力支援了蘇聯衛國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締結的友誼「是雙方共同的財富」。
在他心中,有一枚勳章意義重大。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會見了俄羅斯老戰士代表,並頒發了紀念獎章。尼古拉也在其中。「這枚『和平勳章』是我最看重的榮譽,因為它是習近平主席親自頒發給我的。」尼古拉說,「我感到自豪!這枚勳章激勵着我更努力地工作。」 ●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