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電影產業近年備受衝擊,《紐約時報》上月指出,加州接連兩次影視產業大罷工,刺激當地人力成本攀升。現時不僅是荷里活大片,包括電視劇甚至真人騷節目都將拍攝地點轉向海外。從業者警告特朗普模糊的關稅政策,無法解決美國本地電影製作成本高企的核心問題,反而會令美國電影產業再陷困境。
洛杉磯流失1.8萬影視職位
非牟利組織FilmLA統計,洛杉磯過去10年本地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劇數目下跌超過三分之一。美國國際舞台員工聯盟副主任米勒表示,美國過去3年約有1.8萬個影視產業職位流失,多數集中在加州,攝影師、布景師、燈光師,以及普通演員和編劇等職位是重災區。
報道指出,歐洲多地拍攝影片的人力資源成本較加州更低,尤其加州為一名演員提供的醫療保險,在歐洲相當於一個6人團隊的醫保開銷。部分地區允許製片方計入聘用演員和導演成本,提高稅收抵免額度。還有地區允許真人騷和遊戲影片拍攝團隊,享有與電影團隊一樣的稅收抵免額,安排更有吸引力。
美國製片人貝爾表示,她今年初計劃將一部新劇拍攝團隊從溫哥華搬到洛杉磯,但依照1,000萬美元(約7,750萬港元)預算,團隊在洛杉磯的拍攝時間,需較在溫哥華縮短10周,根本不足以完成拍攝,「美國的拍攝成本已到臨界點: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在當地製作影片。」
法國一名製片人直言,特朗普的電影關稅落地,只會扼殺美國的電影團隊,「部分美國電影國際票房不佳,製作成本又攀升,這些影片無法拍攝,與之相關的製作團隊都要失業。就算荷里活也無法承受製片成本倍增,它只能削減影片數目,盈利能力會大打折扣。」一名美國影片分銷商認為,「除了製造混亂和干預產業,我看不出特朗普此舉有何目的,希望這只是他施壓各州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前奏,否則美國的獨立電影發行商無法承受衝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