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交通督導員被形容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經常要抄牌派「牛肉乾」,或遭司機惡言相向。袁滙林表示,由於他曾在室內從事冷冰冰的工作,沒有很多機會與人相處,因此希望改變工作環境,加入政府,「所以我見到交通督導員有招聘,就毫不猶豫申請咗呢個職位。」

袁滙林坦言,剛入職時抄牌被人責罵為難,一度不理解,曾認為這是一份受氣的政府工,「因為我們都是盡本分做事,但為何會被人責罵呢?」所幸有同事積極分享應對策略,加上警隊安排他們參加處理衝突管理課程,繼而掌握專業應對方法,於執法時大派用場。活用課程中學到的專業技巧,便不會讓情緒影響工作效率。

性格外向的女交通督導員何詠森表示,這份工作必須穿着制服、輪班當值和在戶外工作,並且根據交通規例執法。倘若與私人公司相比,她認為交通督導員講求專業判斷,透過執法降低交通意外發生幾率,「而且我們的工作透明度好高,市民可以清楚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

膽粗粗應徵 接受嚴格訓練

本身熱衷與人交流且喜愛戶外活動的何詠森,憶述當初發現交通督導員的招聘廣告,膽粗粗應徵,最終成功獲聘,並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嚴格訓練,學習步操、交通指揮、人群管制、檢控違規車輛,以及教導道路使用者正確使用過路處等技巧。雖然在馬路工作需要處理不少緊急事件,但何詠森認為可以訓練應變能力和危機感。

她舉例,香港部分道路相對狹窄,交通督導員處理交通擠塞時,以步行方式前往現場,比警車能更快到場處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