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機向信徒致意。 美聯社

新任教宗選出後會依照傳統更改名號。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專家解析,教宗選擇的名號蘊含天主教漫長歷史,可以體現他最關注的議題,為其任期奠定基調。

在天主教中,第一位教宗聖伯多祿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他原名西滿,由耶穌為他更名為伯多祿。533年至535年間,教宗若望二世開創先例,他認為自己的原名較為接近一名異教神,自行更名為若望。10世紀以來,教宗自我更名逐步成為傳統,只有極少數教宗會保留受洗時的名字。

英國杜倫大學天主教史助理教授坦普爾稱,新任教宗常選擇天主教歷史上的重要角色,或與推動改革、聲望崇高的教宗同名,暗示自己的志向。例如去世的教宗方濟各的名號,是為紀念關心窮人的聖方濟各。此前一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名號,旨在致敬一戰期間的教宗本篤十五世,表明對和平的承諾。

依照天主教傳統,出於對聖伯多祿的尊重,教宗不會選用伯多祿這一名號。坦普爾解釋,此舉也與一個流傳多年的預言有關,即「伯多祿二世將是最後一位教宗」。坦普爾認為方濟各選擇歷任教宗從未使用的新名號,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因為距離上一名選擇新名號的教宗已過去1,100多年。新教宗的名號和受洗姓名,都將在梵蒂岡公告中被翻譯為拉丁文,教宗原本的姓氏會保留其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