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今年年初寶格麗在上海張園舉辦蛇年特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 攝

在布魯諾看來,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正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也是品牌生存求變的一個關鍵節點,未來既有品牌將陷入持續低迷,也會有品牌抓到機會保持增長。他建議,對於大多數品牌來說重點一定要從擴張和漲價,轉為銷售網絡整合和績效提升。

推動產品創新優化定價策略

邢微微則補充指,奢侈品品牌必須意識到,中國內地市場正在從高速增長的時代,過渡到一個新常態、穩定的時代,品牌更應該考慮如何在存量市場上搶佔市場份額,這就需要提高品牌價值感,推動產品創新,包括優化定價策略,提升客戶體驗,凡此種種都將成為品牌在新時代的致勝關鍵。

此外,全球價差亦導致內地奢侈品消費外流現象進一步加劇。2024年全年日圓兌人民幣匯率屢見新低下,日本和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價差最高可達30%。「為了應對價差問題,過去一些奢侈品牌採取全球定價策略,盡可能抵消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去年也有更多奢侈品牌通過店內限購、在第四季度進行全球統一調價等措施來平衡價差」,布魯諾認為,當前迅速響應並採取行動以調控全球價格,是奢侈品高管團隊任務的重中之重。

員工「看人下菜」 客戶「望而卻步」

同時,一些奢侈品企業在中國的管理、銷售模式,或也需要有所修正。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常常有奢侈品行業SA(銷售顧問)扎堆吐槽公司管理模式僵化,員工上班心理壓力太大,每天一睜眼就好像欠了公司10萬元業績。有SA抱怨,僱主要求他們每天起碼找五個顧客在線「有效聊天」,每位顧客聊天截圖要5張以上;有SA則抱怨,一年365天每天都要發20條朋友圈、15條客人有回覆的邀約截屏,管理層不接受客人只看不買,否則SA還要專門為此寫情況說明,連續兩周不賣包就停崗。重壓之下,不僅SA累到不行,因業績所迫「看人下菜」,還影響到客戶體驗。有受訪的消費者坦言,因感覺店內的氛圍「太高壓」,不太敢隨便邁進奢侈品店,擔心逛了不買可能會被「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