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麒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中國晶圓代工自主化提速已成為一個中長線投資主題,中芯國際(0981)作為中國最大代工廠,一直受惠國家政策對行業扶持發展,事實上公司在成熟製程(28nm及以上)的擴產計劃明確,去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基地計劃2024年底前已新增月產能超10萬片,2025年有望承接內地70%以上的成熟晶片需求。2024年,中芯國際成功超越了格芯和聯電,位居台積電和三星之後,躋身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廠,而晶圓產能已達到94.8萬片每月,產能利用率也達到了85%,生產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根據SEMI等機構的資料,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率從2012年的14%提升到2022年的18%,並且預計2027年將達到26.6%。預測到2025年,中國半導體設備整體自給率有望達到50%。
晶圓產能持續加碼提升
今年2月中芯宣布再投75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單年投資紀錄,目的是加快天津12英寸晶圓廠的建設,按規劃月產能將達到10萬片晶圓,覆蓋28nm至180nm成熟工藝,重點服務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另外,將全國四大晶圓製造基地進行資源整合,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的12英寸晶圓廠同步推進,目標在2025年實現總產能翻倍,突破200萬片/月。集團快將公布首季業績,第一季指引季度收入按季增長6%至8%;毛利率介於19%至21%的範圍內。集團去年第四季度業績,淨利潤為1.08億元(美元,下同),按年跌38.4%,按季跌27.7%,儘管遜預期,惟毛利率為22.6%,按年上升6.2個百分點。再者,DeepSeek等國產AI大模型的突破性進展,推動算力基建需求激增,或者可給予中芯首季業績出乎預期之外,業績公布前可予留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