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色協奏》180cmX96cm水墨設色。作者畫作

趙志軍(號:大郡)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內地取消了由地方政府部門通過政審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選拔機制,恢復了高考,莘莘學子終於可以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步入大學校門,畢業後統一由國家分配工作,這是中國教育體制的一次質的變革。我幸運地置身於時代變革的改革大潮之中,在新時代的機遇中懷揣追求藝術的夢想。

高中二年級時,王老師鼓勵我們去報名參加藝考,探探路試考實習一下,為高三正式參加高考積累一點經驗。就這樣我和兩個師兄一起去了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察布市報名參加美術考試。師兄帶我住到了市職業中學的宿舍,和大家一起擠通鋪。這樣可以省下3元錢兩晚的旅店費,因為來市裏我只帶了10元人民幣,要留出兩天的飯錢,去掉來回火車票2塊4毛錢,就所剩無幾了。

記得那時每天各有一班南來北往的火車,上午北去是11時50分,我們是坐往南走的中午1時30分的火車,綠皮火車所經村莊都要停車上落客,所以不到50公里的路程,火車足足爬了1個半小時。

一下火車,我們就直奔設在市群藝館的藝術考試招生辦報名,好在那時報名不收費,交上兩張個人一吋免冠照片和中學的介紹信,填好報名表,就領到了貼着照片蓋着紅印章的准考證,第二天早上8時才開始考試。

從牧區來到市裏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報完名時間還早,我們去住處的路上順便逛了逛烏蘭察布市兩層的百貨大樓,尤其是在電器櫃台前,我第一次看到了電熨斗,售價2塊8毛錢,想到母親每次給我們熨衣服, 都是放在火裏燒烙鐵,燒熱後在濕布上擦乾淨炭黑,然後來熨燙衣服,很不方便,又經常燙傷媽媽的手,實在是不安全,我就算計着如何能用這所剩無幾的錢給媽媽買個電熨斗。

為了能給媽媽買一個電熨斗,我住在職業高中蹭宿舍擠通鋪,我只用1毛錢4両糧票買兩個饅頭、吃一點免費的鹹菜、喝些水就對付了晚飯。晚上和大家擠在一起睡覺時,雖然勒緊了褲帶,但肚子還是咕嚕咕嚕響個不停。第二天一早買一碗豆漿、一根油條,匆匆忙忙狼吞虎嚥地塞進肚子裏,就步行直奔考場去了。那個年代人們多數趕路都是丈量土地靠步行,走到考場需半個多小時。我氣喘吁吁地走進考場,凝神定思,決定我命運的關鍵時刻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