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心
研學活動的最後一天,學生們要做研學成果分享。11天的行程,他們從山西最北端的大同一路南下,走進雲岡石窟的宏偉,飽覽懸空寺的「空中景觀」,享受五台山的寂靜莊嚴,來到忻州古城感知晉中的變遷,更不用說還有平遙古城的質樸、喬家大院的匠心,以及神奇又神秘的晉祠難老泉。孩子們一路上打鬧嬉戲,看似「玩心重重」,實則思考得頗深,令我這個「導師」幾度跟不上他們的思維。
聖類斯中學的James提出了一個好問題︰「為什麼山西那麼多寺廟,都可以看到儒釋道共存共榮的印記?」這個問題像是一把鑰匙,剎那間打開了更多的心門,同學們紛紛表達觀點:「互相借鑑,互相吸收,才能一同進步。」「華夏文明大氣包容,自古至今,未曾改變。」「歷史那麼長,故事那麼多,文化背後是中華大地的根脈,從不拒絕優秀,更用智慧創造優秀……」我備感欣慰。本來,出發前我還很擔心,山西的這個行程,幾乎是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一座寺到另一座寺、一個古城到另一個古城,車子在山路上奔波,我們在縣城和縣城之間穿行,學生們會不會太悶?會不會嫌棄行程太緊?會不會覺得條件太艱苦?特別是五台山上,去的那日,是在夜晚,山下春雨淅瀝,山上竟然飄起小雪。孩子們全然沒有抱怨,開心地在驟然結霜的車窗上用大大小小的拳頭畫着可愛的「小腳丫」,像極了他們行走在三晉大地上的足跡。真光中學高同學說:「起初,學校將兩個研學團的信息同時發布出來,另一個是揚州和上海,我落選了上海研學團,很不開心,因為上海迪士尼的行程太有誘惑力。而現在,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山西的這個行程更寶貴的了,讓我能細細地了解、品味,享受文化的厚重、歷史的滄桑,這種美,以及由此帶來的由衷的快樂。」
這些表達,讓我這個策劃者和組織者亦收穫了由衷的快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