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牙醫學士(BDS)為六年制綜合課程,採用創新的「成果導向」及「能力為本」教學模式,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法,強調通過多元臨床環境訓練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結合香港實際口腔健康需求,將基礎醫學與牙科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讓畢業生成為具備專業素養的醫療人員。在學術與教學方面,港大牙醫教育長期保持全球頂尖地位,在過去11年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九度躋身全球三甲。
BDS課程首兩年為基礎階段,着重理論知識與通識教育的培養,學生需完成大學核心課程要求。從第三年起,進入為期四年的臨床訓練階段,這是目前全球牙醫教育中最長的臨床培訓時間。學生先在模擬實驗室進行技術操作練習,並在首年到坊間診所擔任牙科助理或觀察學習,第三年起接觸真實患者,從洗牙、補牙等基礎操作,進階至假牙製作、拔牙手術等複雜治療。
師生比最多1:10
課程採用小班制臨床指導,師生比例維持在1:5至1:10之間,由全職教師與超過200位香港執業牙醫擔任兼職臨床教師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確保每名學生在課堂和臨床都能獲得充分的個別專業指導。
在教學創新方面,課程積極引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3D打印技術應用及電腦輔助治療規劃等前沿科技。學院多位教師正進行相關科技的研究,雖然部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到可應用於臨床,但透過問題導向教學法,梁耀殷相信能幫助學生及早接觸並了解這些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獲得最新的專業知識。
在臨床能力考核方面,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為課程制定了明確標準,學生必須完成各類牙科治療的指定案例數量,並提交實際治療案例供評核。同時課堂出席率需達到90%以上,考核制度除了傳統的期中期末考試外,導師每節課都會給學生表現打分,通過持續性教學評估,確保學生在畢業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臨床經驗,達到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制定的臨床操作量標準,和符合國際牙醫教育的高標準要求。
為配合《牙醫註冊條例》修訂,自去年4月1日起,2025屆及之後的畢業生將實施全新的實習制度。梁耀殷表示,2024年畢業生不適用新制,具體實施細則目前尚在制定中,這項實習制度的設計初衷是透過多元臨床環境訓練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執行時需考量多個機構的接收容量、確保教學品質的穩定性,且因屬法定要求,學院將配合政府法規要求執行。
在畢業生出路方面,梁耀殷表示,他們可按個人意願選擇私人執業、繼續深造或投身學術研究等。在公共醫療體系方面,畢業生可選擇加入衞生署、醫院管理局所屬醫療機構,更可自行開設診所,或受聘於牙醫團隊、連鎖牙科醫療集團等。另一方面,他們亦可在牙醫學院繼續深造成為專科醫師,或擔任教學及研究職位,參與前沿牙科醫學研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