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昆劇團早前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出昆曲《牡丹亭》中的經典選段,現場座無虛席,許多觀眾慕名而來,希望一睹這綿延約六百年的中國傳統藝術風采。演出過程中,台下觀眾安靜入神。演出結束,掌聲不斷,大叫精彩。
坐在前排的有一位日本觀眾表示自己平時很喜歡中國文化,經常看一些中國影視作品,這是她第3次現場觀看《牡丹亭》,「我之前就通過影視作品了解過劇情內容,所以基本沒有理解障礙。」
來自觀眾的共鳴也被台上的演員所感知。本場飾演杜麗娘的演員韓宜珈說︰「台下觀眾專注的眼神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儘管語言不同,文化不同,但藝術是相通的,尤其是昆曲這種融合唱腔與舞蹈的表演形式,通過身段和音樂,觀眾依然能夠理解劇情、體會情感。」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上海昆劇團演員吳雙則表示:「東方傳統藝術往往追求一種紓緩、細膩、優美的節奏和表達方式。中國的昆曲如此,日本的能樂、歌舞伎也是如此。」他認為,藝術之美不在於語言是否相通,而在於能否打動人心,「觀眾或許一開始只是好奇,但慢慢地會被打動,開始理解和接受,最終在不同文化裏找到美與美之間的相容」。
近年來中國的電視劇、動漫、遊戲等文化產品在日本愈來愈受到歡迎,其中也涉及到昆曲等傳統藝術。昆曲是中國傳統戲劇中最「雅致」的劇種之一。 ●文︰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