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宋偉)當漫威宇宙席捲全球時,中國藝術家也在用機械巨獸書寫國潮神話。「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山海經》《封神演義》《西遊記》等神話故事流傳至今,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把其中的元素提煉出來,與科技結合,形成一系列全新的作品呢?」被譽為「中國巨獸之父」的巨型仿生機械裝置藝術家肖迪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只有將粗獷的機械裝置生命概念具象化,用先進的科技配合體驗式互動,才能給年輕觀眾帶來奇妙的視覺衝擊和震撼的現場感。從早期作品「中華巨馬」到新近交付的「機甲熊貓」,肖迪和他的團隊正在打造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潮」神獸宇宙,誓與「洋動漫」「洋文化」一爭高下。

走進肖迪的「神獸工廠」,剛剛調試完成的機甲熊貓「壹壹」赫然映入眼簾。這尊躍起後達10米高、總重近30噸的龐然大物彷彿從神話中穿越而來。憨態可掬又不怒自威的機甲熊貓,不僅全身關節活動自如,瞳孔也能放大縮小,表現出喜怒哀樂各種神情,甚至還能噴雲吐霧。
正如作家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所說,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而肖迪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任性」的藝術家。從小喜歡畫畫和設計,本科學習動力工程,研究生學習雕塑和美術的他,始終夢想要做一件大型裝置藝術。
造價僅國外三成 受文旅項目追捧
20年前,還在大學教書的肖迪毅然選擇「下海」。在籌到足夠資金後,打造中國神獸宇宙的夢想正式開啟。「剛開始走了很多彎路,第一個作品『中華巨馬』原計劃用兩年完成,沒想到最後會花了三年多。」肖迪說,每件作品的背後不僅是漫長的堅守,更是內心的苦熬。
2019年,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主會場外,一尊從唐三彩中吸取造型元素、結合現代機械傳動手法的「中華巨馬」一亮相,便迅速成為全場焦點。它不僅能張嘴吐舌、眨眼、擺耳,還擁有嘶鳴、噴煙、噴火、噴霧等特效,宛若一個活生生的巨大神獸。肖迪說,「中華巨馬」的背後是3,000多張圖紙和20多項專利,它不僅是內地首個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巨型仿生機械藝術裝置,也是首個高科技「行進秀」裝置。與位置和形態都固定的巨型雕塑不同,「中華巨馬」不僅可拆卸、可移動巡展,還能更換外殼。其造價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設備的穩定性和運動的靈活性卻更高,運營維護成本也更低。事實上,中國此前極少有人涉足巨型機械仿生裝置研發,各大景區均需花費高昂價格從國外引進。在長期被外國技術把控的高科技文旅市場裏,肖迪帶領他的團隊一步步摸索,終有所成。「之所以能在漫長的研發過程中堅持下來,靠的就是『想告訴大家,中國製造不輸外國』的信念。」
「中華巨馬」獲得成功後,肖迪並未就此止步。他陸續出品了「巨馬」系列孿生作品「黃金巨馬」,「巨牛」系列作品擎天牛21號、金色巨牛,以及「金陵辟邪」「麒麟金璃」「海象象豫」「巨熊北北」「鳳凰機甲」「機甲熊貓」等一眾機械巨獸。眼下,這些神獸在內地各大主題樂園、旅遊景區和商業綜合體紛紛找到棲身地,成為文旅業追捧的對象。
走進肖迪的工作室,從書櫃到茶几,到處擺滿了造型精美的動漫、遊戲人物手辦,彷彿是一間二次元手辦展廳。平日裏,一邊繪草圖一邊聽有聲讀物《山海經》更是他的工作常態。作為國潮復興的擁護者,肖迪習慣將天馬行空的設想注入巨大而生動的作品當中,表達自己對東方美學的獨特理解和宏大的價值觀。
藝術創作有溫度 天馬行空變現實
「功能和美之間需要不斷地妥協和平衡。」由於3D打印技術的發展,很多時候藝術家們的創作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中建模,然後通過3D技術直接打印出來,非常省時省力。但肖迪在創作中卻依然堅持做泥稿,然後再進行掃描,運用數字技術修改。「做泥稿這個過程是不能忽略的,因為藝術創作需要有溫度。」在他看來,把計算機輔助與泥稿並行進行,這樣做既增加了效率,又可以把對藝術的思考、沉澱的過程保留下來。
工作之餘,肖迪最大愛好就是逛博物館和主題樂園,從各個時代優秀作品中吸取養分。這些年,他一直對「中國出不了好設計」的偏見耿耿於懷。「西方人認為『中國製造』質量不好,我希望拿自己的作品說事,讓人們看到中國人做的質量比外國還好,中國也有高水平原創設計。」
AI時代來臨,肖迪一直在思考神獸如何與人工智能結合。「我們的機械巨獸不能再限於仿生和巨大,而是要連結AI,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超級智能體』。這種『超級智能體』不僅能行走、表演,還具有性格、智力和情緒表達能力。」他當前也正在尋找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共同探索AI在文旅行業的具體應用。「我們成立了研發小組,專門研究AI大語言模型與新一代機甲巨獸硬件的橋接。智能體需要通過和人的對話識別人的情緒,然後構思回應,它還要識別自己的情緒,並將情緒轉換成表情模塊。整個過程涉及複雜的運算,希望今年年底能出成果。」
「東方神秘工廠」盤活城市文旅
在工業旅遊興起的今天,純粹的工業遊由於依附廢舊廠區,單純以觀賞為主,缺少參與感,使得復遊率極低。在肖迪看來,傳統旅遊項目普遍存在三大痛點:景區缺內容、文化缺載體、遊客缺體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什麼只能存在於博物館裏呢?它應該是以某種方式更為生動地展現在遊客面前。」

因此,他創造了「東方神秘工廠」模式,並將第一個工業改造項目命名為「熊洞街」。在大連冰山慧谷一個佔地7,000平米的廢棄車間,依託工業遺址,他利用近年來流行的「蒸汽朋克」「賽博朋克」「廢土文化」展現出一個「工業+科技+魔幻」的世界。他特地為這個街區創作了蒸汽朋克巨獸IP「巨熊北北」,這個渾身雪白、來自北方的王者,站立高度達到10米,而這一次運用的新型操控技術甚至允許遊客進入巨熊腹中的駕駛艙,操縱這一龐然大物。

他透露,基於熊洞街的成功模式,今年還將推出「神獸40城」發展計劃,協助更多城市盤活存量資產。「目前,廣州正佳廣場賽博天街、安徽淮北夔牛天街、瀋陽虎嘯街等已陸續開街或在籌建中。」他認為,未來的主題樂園一定是智能化、交互式,現場將布滿智能化IP。「未來誰先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成為爆款。」
在打造神獸宇宙的道路上,肖迪堅信「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未來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得到認可,就一定會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打造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樂園,我相信會是未來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與《哪吒2》製作 樹中國文化IP出海壯志
現象級動畫《哪吒2》被影評人稱為「東方神話的全球逆襲與文化覺醒」,鮮為人知的是,肖迪所在公司的動漫團隊也參與到了這部恢弘的工業化大製作之中。「影片中,哪吒與石磯娘娘大戰的骷髏山場景及大戰後毀壞的場景,是我們動漫團隊一個10人小組歷時一年完成的項目。」肖迪說,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巨獸系列,遊戲美術動畫製作也一直是其面向海內外的一個細分業務。「這次能與全國138家動畫公司一起參與到《哪吒2》的工業化大製作中感到特別榮幸。」他盛讚導演餃子非常認真,「從影片的審美傾向、參考標準,到具體場景的顏色、構圖,甚至是石頭上被流水沖刷後留下的青苔這樣的細節,導演團隊都會與我們一遍遍溝通、細化。」

他直言,自己從餃子導演身上看到細節的力量,更看到情懷的力量,百億票房背後是一群人打造出海中國文化IP的壯志雄心。「接下來,我們還和《長安三萬里》製作方追光動畫合作,『新傳說』系列『聊齋』故事即將於暑期上映,期待大家持續關注。」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