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光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有個別組織卻藉此來抹黑香港的新聞自由,令人氣憤。以筆者剛加入的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為例,本來這是一個有助香港深化與國際互聯互通的機構。但因為個別人士總對中國和香港特區帶有偏見,硬是要藉機抹黑香港。

FCC在5月2日和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調查,抹黑香港新聞自由。整個調查只有69名受訪者,且漏洞百出,令人啼笑皆非。一個擁有1,000多名會員,其中隨時有數百名外國通訊員和本地記者的行業組織,其有關香港新聞自由調查的樣本卻只「精挑細選」出69名受訪者。以這69名受訪者為基數,FCC得出了多項「駭人聽聞」的數據。例如,「62%的受訪者說『香港新聞自由環境轉差』」,驟看好像「天塌了」,但實際上僅有43名受訪者如是說。這43人佔比FCC數百名外國通訊員和記者會員多少,FCC沒有提及。這樣的調查科學嗎?有代表性嗎?

邏輯不通自打臉

另一有力反證來自FCC主席致會員函件。FCC主席說:「在過去的兩年中,涵蓋香港事務的外國記者俱樂部新聞自由聲明的數量與之前兩年相比顯著增加;我們在5年的間隔後重新舉辦了外國記者俱樂部的新聞會議;我們舉辦了關於最大的本地問題的重要對話,從區議會改革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我們繼續為初級記者舉辦研討會。」作為以服務外國通訊員和本地記者的組織,在過去5年,一直活躍舉辦活動、深度參與重大議題報道。這不是反證了香港新聞環境的自由與蓬勃嗎?

FCC主席在函件中也說:「這是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俱樂部對其通訊員和記者會員進行的第三次調查,也是去年《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以來的第一次調查。」這反證了由2020 年迄今,FCC繼續可以自由調查其會員對「香港新聞從業氛圍」的意見,FCC也從未因為這些調查而受到任何負面影響;FCC自2020年以來進行多次調查,又再一次反證香港新聞環境自由。

更諷刺的是,若說香港新聞自由受影響,那麼在香港的外國通訊員以至記者應明哲保身,不再積極參加FCC的活動才對。但FCC主席卻在致會員函件中說:「我們的通訊員和記者會員的數量實際上有所增加,這證明對我們俱樂部的方向和信譽的重新信心。」筆者愚魯,無法理解若一個城市被指為「新聞自由受壓」,其記者組織會員數量怎會不減反增。這是哪門子的「受壓」?是否只是某些人士的偏見和惡意攻擊?

真民調面前 假調查無處遁形

紫荊研究院於2025年2月11日至27日期間,透過音頻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了1,014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了解市民對新聞自由與傳媒責任的看法。調查顯示,有40.1%受訪市民認為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傾向打壓抹黑」香港;調查也顯示,有61.3%受訪市民認同基本法有效保障有關權益,對此表示「非常認同」和「幾認同」的分別有27.6%和33.7%。調查同時問及受訪市民對於新聞工作者在香港從事相關工作是否依法享有編採及言論自由,結果顯示54.1%受訪市民認同有關自由依法受到保障。

該調查為反映香港人口分布的情況,數據按政府統計處2024年第三季性別、年齡人口及紫荊研究院民調:最高教育程度分布作多變項反覆加權(raking)處理。該調查有力地反駁了FCC的只有69名受訪者的調查。香港市民對本地的新聞自由,深表認同,也對有西方媒體傾向「打壓抹黑」香港看得很清楚。

FCC即將舉行換屆選舉,筆者也享有投票權。現任主席李威廉即將卸任。他在致會員的公開函件中說:「作為主席的最後榮譽之一,將是主持俱樂部的下一次新聞會議。今年的主題再合適不過了:前進之路。」FCC繼續舉行新聞會議,探討前進之路,這便很能說明情況—沒有人會阻止FCC舉辦活動,只要這些活動在法律容許範圍內進行。筆者上周才參加了FCC舉辦的有關美國擬額外加徵我國製造船舶收費對香港航運業影響的午餐會,座無虛席。本月中旬,FCC又會為有「股壇長毛」之稱的 David Webb舉辦午餐會。諸多活動順利舉辦,再一次證明了香港的自由氣氛。

作為會員,筆者對FCC近日的調查,甚有意見。希望在換屆後,新一屆執委會能實事求是,做合乎統計學原理和具科學性的調查,不要被有偏見的人士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