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海關聯合行動打擊轉口冒牌貨,檢值4100萬元貨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粵港澳海關最近展開一連兩星期的聯合行動,加強打擊經三地轉口到歐美及中東的冒牌貨物。行動中香港海關偵破15宗案,檢獲7萬件懷疑冒牌貨物,包括名牌手表、手提電話、配件和球衣等,估計市值約4100萬元,拘捕2名貨車司機,現已獲准保釋候查。檢獲的冒牌貨物中25%、約1.7萬隻為冒牌手表,部分為較名貴品牌,造工及質素較好,令檢獲的貨物價值較以往高,經調查該批手表全部運往杜拜及埃塞俄比亞。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鍾旨惠介紹三地聯合行動。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鍾旨惠今天表示,三地海關於上月14至26日展開這次聯合執法行動,這次檢獲商品最多運往杜拜。三地去年曾進行類似的去年3次的聯合行動,檢獲的懷疑冒版貨物約有50至60%擬運往歐洲及美洲。這次則有60至70%擬運往中東及非洲國家,歐美地區則下降20至30%。

香港海關人員透過情報分析、風險評估及實地勘察,鎖定多個位於葵涌、青衣、元朗及天水圍的拆貨場,都是物流公司從不同渠道進口香港的貨物,在派送本地或轉運到外地前,提供拆卸、組裝及暫存服務的地方,於是採取系列執法行動。鍾旨惠說:「不法分子會利用地理位置較偏遠及隱蔽的拆貨場轉運冒牌貨物,意圖增加執法人員的調查難度。」

香港海關於行動中檢獲7萬件懷疑冒牌貨物。

海關人員海關呼籲物流業界要對客戶的貨物提高警覺,如懷疑處理的貨物涉及侵權行為,請向海關舉報。海關會繼續留意物流業最新發展,並加強透過情報分析採取執法行動,打擊不同層面的侵權行為,並與內地和澳門海關繼續攜手合作,加強情報交流,保持緊密聯繫,嚴厲打擊跨境轉運冒牌貨活動。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和監禁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