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論文稱,一隻經過訓練能跟上節拍器節奏的加州海獅,其保持節奏的能力比一些人類更出色。
這是首個直接比較人類與動物保持節奏能力的研究之一,其結果表明,保持節奏的能力並非為人類所獨有。
該論文介紹,人們已經在實驗室實驗中證明,一些哺乳動物和鳥類能夠跟隨節奏信號做出動作,然而大多數脊椎動物幾乎沒有能夠保持節拍同步的證據。不過,本項研究發現,一隻15歲的加州海獅羅南(Ronan)在3歲時經過訓練,能夠識別節拍並隨着節拍點頭,且將這一能力保留到了成年。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Peter F. Cook和同事合作,評估了羅南在112、120和128拍每分鐘(bpm)的鼓點節奏下做出動作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隨後將同樣的聲音呈現給10名大學生(18-23歲),要求他們隨着鼓點拍手。
論文作者利用視頻追蹤軟件檢查了參與者打拍子的準確性,發現羅南打拍子總體而言比人類參與者更準確、變化性更小:羅南相較人類的準確性隨着節奏加快而提高,其128拍每分鐘下,平均節拍是129拍每分鐘(±2.94),而人類平均節拍是116.2拍每分鐘(±7.34)。測試結束後,羅南得到一個裝滿魚和冰的玩具作為獎勵。
論文作者也提醒指出,由於本項研究僅評估了一隻經過訓練的海獅和10名人類的節奏能力,這些發現的可重複性後續還有待用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評估。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