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冒官員」的騙案繼續活躍,警方東九龍重案組密切留意有關趨勢,發現有市民早前接獲不明來電,對方訛稱為內地公安人員,聲稱受害人牽涉洗黑錢或詐騙活動,繼而安排「特務」在香港與受害人見面及簽署所謂「保密文件」,然後要求受害人繳交金錢作「調查金」,至少8人墮入騙局,包括一名本地大學生,總損失金額達136萬元。經深入調查和情報分析,東九龍重案組聯同新界南情報組展開代號「黑塔」行動,以涉嫌「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拘捕一名20歲大學生,相信他被詐騙集團利誘招攬,充當「特務」行騙。●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被捕男子姓彭(20歲),報稱大學生,懷疑詐騙集團給他一萬元用來購買假證件行騙,而每次犯案獲數千元報酬。
被捕男每次犯案賺數千元
警方調查發現,騙徒為防止受害人得到身邊人提醒而識穿騙局,以「秘密調查」為由,要求部分受害人租住酒店「協助」調查,以令受害人與外界隔絕,隨後安排「特務」向受害人送遞所謂保密文件,導致受害人不能向身邊人求助;其後騙徒以調查緊急等藉口,除了要求受害人上繳銀行戶口內的儲蓄,更指示受害人將家中所有現金拱手相讓,包括外幣和紀念幣等。簡單而言,騙徒以「孤立」受害人及「以快打慢」的形式,令受害人無法冷靜思考的情況下,墮入騙局。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譚頌琪昨日表示,警方在調查後,鎖定一名作「跑腿」的青年,周二(4月29日)在他向其他受害人收取金錢時,隨即將其拘捕,並在其身上檢獲一張偽造的的警察委任證。調查發現,被捕人另牽涉7宗同類騙案,並於其寓所起回部分贓物,以及製造虛假委任證及保密協議的工具。
至於8宗案件中的8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8至66歲,包括學生、設計師、化妝師及退休人士,其中損失最大的一宗涉款達51.6萬元,受害人為一名18歲本地大學生。
警方重申,執法部門不會以金錢或做任務的形式作為交換條件,以拖延調查或減輕罪責。若市民接獲陌生來電指控干犯罪行,務必保持冷靜,以及與身邊人商量。若果市民曾經與一名身穿西裝人士交談,而對方亦曾要求簽署保密文件或繳交金錢,請致電3661 0106,與東九龍重案組第3B隊聯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