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參加廣交會的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梁豫峰指,國家通過立法形式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給出了「說得清、看得見」的法律保障,這顆「定心丸」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尤為珍貴。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4月29日在民營企業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拍攝的「藍鯨號」高速可潛無人艇。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獲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5月20日起施行。不少民營企業家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圍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等領域,聚焦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現實困境,回應了民營企業家的核心訴求,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有民營企業家還特意轉發該新聞,滿懷期待地感慨道:「又一個春天來了!」

「現在國際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穩定的預期比什麼都重要。這部法律就給了我們一個穩定的未來。」在穗參加廣交會的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梁豫峰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外貿民企,他們既經受過國際市場波動的考驗,也面臨過國內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我們不怕市場難做、不怕貿易戰和關稅戰,最怕的是今天一個新規定、明天一個新口徑,搞不清楚方向。」

「新法給我們很好的環境」

梁豫峰指,國家通過立法形式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給出了「說得清、看得見」的法律保障,在當前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的情況下,這顆「定心丸」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尤為珍貴。「這無形中多了一份確定感,知道該往哪走,也知道國家希望我們怎麼走。」他形容稱,中小型民企是根基較淺的「小樹苗」,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儘管如此,只要有穩定的發展環境,我們就能開花結果、結出經濟的果實。現在新法的出台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環境。」

參與公平競爭身份得到確認

在公平競爭方面,此前不少民企反映在市場准入、招投標中仍存在「隱性壁壘」和「玻璃門」。對此,新法以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為基礎,明確推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強調一視同仁。廣東德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國樂表示,這次立法通過,從法律層面上保障了民企與其它不同所有制企業「同台吃飯」的機會。參與公平競爭的身份進一步得到確認,民營企業對未來的發展就更有動力,也更有信心了。

梁豫峰也認為:「這些政策可以保障依法平等使用各類資源,預防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行為等,讓所有企業都可以更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

法律保障支持民企技術創新

這部法律中有關「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內容,亦讓不少民營企業家紛紛點讚。梁豫峰說,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企業只有不斷鑽研技術、推陳出新,才可能領先市場,擁有更高利潤空間。「我們每年投入18%到20%左右的營收到技術研發,就是希望可以在技術創新上一直領先。現在國家有法律保障支持民企的技術創新,讓我們更有信心,今後會持續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繆國樂也表示,他投資的一家企業已經和廣東省科學院、農科院有關專業所簽訂了投資研發微生物淨化水質污染的新工藝新方案,並在江湖水泊和養殖尾水治理方面取得實驗成功。這次看到民營經濟促進法亦大力鼓勵民企創新,繆國樂深受鼓舞,未來亦會持續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新技術。

民營經濟貢獻與困難

民營經濟貢獻

●貢獻50%以上稅收

●貢獻6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

●貢獻70%以上技術創新

●提供80%以上的城鎮就業

●佔比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民營經濟現實中的困難

●公共資源和市場要素配置不均,融資貴難慢;實踐中面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如招投標、融資等領域對民企隱性歧視)

●權益保護不足,比如產權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

●執法落實存在亂檢查亂罰款、遠洋捕撈、趨利性執法等問題

●民營經濟信心波動,如2018年「民營經濟離場論」、2022年疫情衝擊等事件導致民間投資增速下滑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