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人工智能蓬勃興起,使知識產權功能凸顯,也給知識產權帶來一系列新挑戰。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以「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凸顯了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融合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據了解,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廣州分會場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值得關注的是,在廣州分會場活動期間發布了「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知識產權(專利)戰略圖譜」。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局長江英橋表示:這份圖譜聚焦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以超數十萬件專利數據為基礎,繪製出15個重點產業集群的技術布局和創新趨勢圖,為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提供了科學「導航」。●文:徐紅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知識產權的功效依賴於市場經濟。把創新放在新發展理念的第一位,體現在知識產權領域就是要營造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市場中的企業是創新主體。
面對變幻的國際局勢,在活動期間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了業界領軍人物分享「知識產權如何助力躍遷」實踐案例。其中,康方生物董事長夏瑜博士介紹其團隊自主研發的抗癌創新藥,憑借專利布局挺進全球市場,相關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的故事。夏瑜透露,4月25日該公司自主研發創新生物藥派安普利單抗已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這標誌着中國創新藥以自主知識產權突破全球最高標準,推動中國創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因為新藥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的特點。從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監管審批、生產獲批再到商業化等環節,大約至少需要9到13年的時間,研發投入高達8到23億美元。新藥上市後,仍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以支持產品在更多的適應症上的開發。」夏瑜解釋說,隨着企業加速國際化,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一定成為必修課,專利保護對於新藥開發太重要了。
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廣州在知識產權服務水平方面,已建成「1+1+N」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啟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對接」行動;出台全國首個科創企業上市知識產權服務規範地方標準,掛牌成立廣州市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目前,廣州全市集聚2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5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5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5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和79家市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
此外,在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方面,廣州推進專利代理對外開放試點,引進4家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廣州設立駐華常駐代表機構。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據了解,近年來,憑借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產業鏈,廣東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陳新烈在參加宣傳活動期間介紹,近年來,廣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人工智能發展和知識產權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兩者協同發展,全省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有效註冊商標量、有效發明專利量等多項核心指標穩居全國首位,為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各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其中,廣州知識產權工作成效顯著,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連續兩年獲全國第一名,一批國家級重大知識產權項目落地實施,有力推動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據統計,2024年廣州專利授權量突破11.2萬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2萬件;人工智能領域軟件著作權登記超7.8萬件,全省領先;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達488.2億元,海外侵權責任險保額累計超過6.48億元。
在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方面,截至2024年底,廣州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7.91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5.2件;擁有註冊商標249.02萬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5件,地理標誌產品11件;全市著作權登記9.2萬件;全年148個植物新品種被農業農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
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廣州市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出台,推動高校、科研機構盤活存量專利,累計轉化專利3,338件。在生物醫藥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行動啟動會上,強鏈增效十條措施發布,賦能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廣州汽車專利轉化運用大賽帶動專利轉化交易額達到1億元。為深化金融服務,廣州發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價規範》地方標準,累計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超488億元,創歷史新高。此外,廣州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7只,助力中小企業融資超14億元。
「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廣州將圍繞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灣區建設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在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程中貢獻『廣州方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