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製造業持續向好。圖為上海車展展出的國產汽車。 資料圖片
財新中國4月製造業PMI下跌

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逐漸顯現,財新中國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50.4,按月下降0.8,為近三個月來最低,但仍好於市場預期的49.7,並連續七個月維持在50的盛衰分界線以上。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昨日表示,中美關稅博弈仍在進行,對經濟的負面效果將在今年第二及第三季度逐步顯現,政策對此要有充分準備,並適度靠前發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王喆表示,今年首季國民經濟開局良好,主要宏觀指標高於市場預期,顯示前期增量存量政策效果依舊明顯,但當前經濟發展不利因素仍然較多,尤其是外部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影響較大。市場未來前景不明,企業和居民樂觀預期不多,培育內需難度增加,因此認為政策對此要有充分準備,並適度靠前發力。

企業對生產前景仍保持樂觀

從分項數據看,4月供需繼續擴張,但擴張幅度收窄。美國加徵關稅對外部需求造成衝擊,4月新出口訂單指數三個月以來首次下跌,並降至收縮區間,為2023年8月來最低。外需低迷導致總需求疲弱,4月新訂單指數僅略高於臨界點,增速為七個月以來最慢,生產指數增長亦因此放緩。出廠價格連跌第五個月,平均出口價格連跌三個月。

企業對未來1年生產前景保持樂觀,希望新產品開發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刺激銷售。不過,4月企業樂觀度下滑,為有調查以來第三低,反映企業對貿易不確定性的擔心。

至於內地4月官方製造業PMI方面,則跌回收縮區並創下16個月最低。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指,4月份,受前期製造業較快增長形成較高基數疊加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等因素影響,製造業PMI為49,回落至臨界點以下。

高技術製造業持續向好

產需兩端均有放緩。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8和49.2,比上月下降2.8和2.6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均有所回落。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醫藥等行業兩個指數均位於53.0及以上,產需較快釋放;紡織、服裝服飾、金屬製品等行業兩個指數明顯回落,均低於臨界點。

高技術製造業持續向好,高技術製造業PMI為51.5,明顯高於製造業總體水平,其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52.0及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延續較好發展態勢。裝備製造業、消費品行業和高耗能行業PMI分別為49.6、49.4和47.7,比上月下降2.4、0.6和1.6個百分點,景氣水平不同程度回落。

需求不足問題仍很突出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昨稱,4月份PMI出現明顯回落,且回到榮枯線之下,表明經濟底部回升態勢仍有較大不穩定性,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引起的需求收縮傾向有所顯現,必須高度重視。

張立群指出,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仍很高,需求不足問題仍很突出。市場引導的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要顯著加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力度,顯著擴大市場需求,增加企業訂單。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則認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令企業決策推遲,二季度的中美宏觀數據都將進一步走弱。兩國談判還需要時間,而全球供應鏈面臨壓力,甚至可能發生中斷。

凱投宏觀報告稱,受負面情緒拖累,此次PMI大幅下降可能誇大了關稅的影響,但仍表明外需降溫,中國經濟正面臨壓力。儘管政府正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但這不太可能完全抵消關稅戰拖累。該機構目前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