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正值晚春初夏,晨霧未散,熱鬧了一晚的中環,彷彿像是打着哈欠的疲憊的夜吧侍者,在晨光中迎接新的一天。從酒杯換成咖啡杯,西裝革履的金融精英們穿梭在各自喜愛的咖啡小店,捧着熱氣騰騰的拿鐵或者卡布奇諾,信心滿滿地走進摩天大樓。
咖啡是大多數香港人開啟一天忙碌工作的「能量飲品」。對於我而言,無論是陽光明媚的日子還是陰雨連綿的日子,在街頭尋覓一間可愛的咖啡小舖,叫一杯白咖啡,坐下來看一兩個小時的書,都是無比愜意的體驗。
遊客扎堆的中上環是咖啡朝拜者的「聖地」。厭倦了咖啡連鎖店,可以悄悄地轉進上環的斜巷,石階縫隙裏長出的咖啡館總是藏着驚喜。某個轉角可能遇見日式侘寂風的吧枱,冰滴壺裏的耶加雪菲正以每秒一滴的速度萃取時光;再拐個彎又是意大利老爺爺的濃縮咖啡舖,斑駁的銅製咖啡機已見證三代移民的悲歡。
中環摩羅上街的古董露天市場,有一間有趣的咖啡店,店主使用的咖啡杯大都印着「萬壽無疆」等懷舊花紋字樣,復古風格與外面的古董市場相映成趣。不得不說,對於喜歡咖啡的人來說,對咖啡器具的選擇,有時比咖啡的味道還要重要:生活的美學藏進工匠人製作的器物,再到達咖啡師的雙手,最後呈現在客人的餐桌上,糅合着咖啡豆的濃香,從視覺、嗅覺到味覺,給人一次複雜、奇妙的感官之旅。
如果你剛巧遇到咖啡師當下的心情是愉悅的,他/她很有可能為你的咖啡拉上一朵有別於平時的心形的花,有時候是一隻天鵝,或者一隻白兔,換做是我,我會感恩,一個陌生人為我的生活又添上一幅絢麗的圖案。
在人口密集的油麻地、旺角、深水埗,涼茶舖與咖啡舖共生共存,中西文化糅合得波瀾不驚。難以想像一些常去光顧涼茶的老者,也會去咖啡舖買上一杯冰美式。而傳統的茶餐廳早就把咖啡倒進港式奶茶,配比成一種叫做「鴛鴦」的飲品,據說醒神的能力遠超咖啡,是做體力活工人早晨的至臻選擇。這就是香港,誰能分清這究竟是西風東漸,還是東方對西方的溫柔解構?
回到中環,又見到斑馬線旁支着露營椅的街角店,年輕的店主用虹吸壺煮出哥倫比亞粉紅波旁,氤氳水氣裏晃動着叮叮電車掠過的百年倒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