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一批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在本次峰會上呈現,首展率達65%以上。香港文匯報記者蔣煌基 攝
●數字峰會展示的智能網聯汽車。香港文匯報記者蔣煌基 攝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2025年是「數字福建」建設2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本屆峰會分四大板塊,設置現場體驗區,體驗互動項目超過100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和可信數據空間等一批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在本次峰會上呈現。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在活動上表示,像DeepSeek這樣的團隊,中國至少有18個與之水平相當的團隊。

本屆數字峰會,人氣最高的當屬各大企業帶來的智能機器人,現場匯聚了超百台智能機器人,包括宇樹人形機器人G1、邏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球形機器人、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小鋼炮」具身機器人、中國移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小思」、看家陪伴機器人「小佳」、外形相似的四足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等,從家庭—社區—城市—工業,機器人已實現全場景覆蓋。

三五年內家用機器人有望應用

福州市民林先生在與人形機器人互動後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工業場景、商業場景的機器人比較容易實現,但是老百姓比較關心會做家務、會照顧老人的家庭場景中的機器人什麼時候可以投入使用。峰會現場某機器人科技公司負責人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目前家用機器人確實還停留在各大廠商和研究機構的實驗室裏,主要是家庭場景複雜多變,每家每戶的需求千差萬別,技術難度和安全要求都極高。

這位負責人表示,行業預測在三至五年內,家用機器人有望分階段進入家庭使用。「比如陪伴類、應用場景相對比較單一的機器人應該會先落戶使用。」

精準「餵料」 國產大模型潛力足

吳志強在峰會的「院士專家行(論壇)」活動中透露,中國至少有18個與DeepSeek團隊水平相當的團隊,這彰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蘊藏實力。他介紹,中國早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餵料」訓練時,什麼原料都吸收,但往往原料魚目混珠,信息真真假假;另一方面,因為大規模的「餵料」,導致算力消耗巨大。自2020年後,中國科學界開始轉變思路,集中精力突破精準專業小模型,利用各領域精良文獻訓練,走出一條以5%-10%算力實現更精準效果的特色之路。

此外,在峰會上的低空經濟展區,氫動力無人機、電動垂直無人機……一大批低空經濟前沿科技亮相。其中崑崙氫動力無人機特別吸睛,工作人員介紹,這架無人機以氫動力為核心,續航時長可達9小時,能在零下50度至50度的極端天氣下安全作業,抗風等級達九級。它載重量在10-20公斤,主要用於邊防巡邏、森林防火預警、電力自動巡檢等長距離、長時間巡查任務,在能源、安防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10萬億

此次低空經濟展區圍繞全產業鏈圖譜,聚合低空經濟頭部企業,全面展示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以及涵蓋城市治理、警務、消防等多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還分享了福建多地的低空經濟實踐案例。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周成虎表示,中國低空經濟前景廣闊,有望發展成為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的龐大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他也指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空域資源管理也是一大難題,「傳統軍民航同管模式向地方管理轉變過程中,地方政府和部門普遍缺乏管理經驗。因此,建設好空域管理的四大基礎設施,即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十分重要。」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蔣煌基、蘇榕蓉 福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