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圖為歡迎人群。 資料圖片
●2024年10月29日,在以哈戰爭中,一名受傷男子坐在加沙地帶北部一棟被以色列空襲擊中的建築廢墟上。 資料圖片

「中國正面角色贏得廣泛國際認同」 「美國當前所為嚴重背離世界預期」

「在關乎世界領導力的博弈中,中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正面角色。」日前王毅外長在盤點習近平主席東南亞三國之行時作出上述表示。那麼,中國到底在世界領導力上扮演了怎樣的正面角色,反面角色又是誰,表現又如何呢?專家指出,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世界領導力上的表現截然不同,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奉行公平正義,主張和平合作,一個為一己之私強權霸凌,四處點火搞對抗;中國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提供穩定性,注入正能量,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角色,正逐步贏得更廣泛的國際認同;而美國則是國際秩序的「根本性亂源」,世界動盪的「幕後操盤手」,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者」,相信終將損人不利己,在世界領導力的博弈中敗下陣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馬靜 北京報道

當今世界,國際局勢動盪加劇、亂象頻出。美國隨意加徵關稅,無視國際規則,大搞唯我獨尊,強權霸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死灰復燃,各國普遍擔憂世界經濟前景,不願叢林法則回歸。面對重重國際挑戰與全球危機,世界各國普遍渴望穩定性和方向感,越來越多國家期待中美等大國展現領導力,提供確定性。

中國和美國,一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最大發達國家,同時,兩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又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各國普遍期待中美能夠發揮世界領導力,指引世界朝向一個穩定開放、有建設性的方向發展,但中美兩個大國在世界領導力上的表現卻截然不同,美國當前的行為方式嚴重背離了世界的期望。

「中國倡導和平、開放、合作,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其他國家,通過開放的貿易和相互合作來促進地區與國際安全,構築一個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王勇說。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認為,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在國際交往中採取平等、尊重和互利互惠原則。在當前亂變交織的形勢下,中國集中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角色,為動盪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正逐步贏得更廣泛的國際認同。

美國政府國際角色呈顯著負面性

「反觀美國,尤其是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以來的諸多對外政策,無不給世人一個『雙重標準踐行者』『單極霸權維護者』『陣營對抗煽動者』印象,其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呈現顯著負面性。」錢峰指出,從本質上看,中美博弈是多邊主義與單極霸權的路線之爭。中國通過開放與合作擴大影響力;美國以封閉和對抗維繫霸權。歷史經驗表明,單邊霸凌終將反噬自身,而互利共贏才是時代主流。

王勇說,現在特朗普政府帶頭搞「美國優先」,把美國自身的利益凌駕在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利益之上,實行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甚至依仗自己當前的市場、軍事力量等優勢,霸凌其他國家,破壞國際規則。

美國的行為已經引起國際社會普遍譴責。在4月9日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瑞士、挪威、韓國、馬來西亞、巴西、秘魯、哈薩克斯坦、乍得等46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就強烈要求美國遵守規則、信守承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向香港文匯報指出,美國扮演了主動破壞現有秩序的角色,對破壞之後的世界秩序也沒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只有「美國優先」的目標,並不在意被破壞的世界秩序,讓全球面臨一種「禮崩樂壞」、秩序遭受損害的局面。

王湘穗指出,中國從思想到自身行動再到地區和國際事務的參與等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更具建設性、更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所提出的規劃路徑、所實施的行動,都是為了讓現在的世界不要變得更糟,讓未來的世界變得更好。」中國在自身變好的同時,不會阻礙其他國家變好,還希望所有國家都變得更好,其中包括美國。

全球穩定中國是不可或缺力量

王勇表示,公道自在人心。中國是全球穩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國的世界領導力必將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並不想取代美國的位置,也不想搞一個像美國那樣把控的國際秩序,即由少數國家來決定國際體系當中的事務。中國一直強調的是互聯、互通、共商、共建、共享、共治,有事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着辦。但同時,在客觀上,國家又有大小、強弱之分,中國作為一個成長中的新興大國和一個未來的強國,也願意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用一種為世界作貢獻的方式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其他國家會把更多的信賴以及對世界的領導力自動投射給中國,這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國眾望所歸地走進新的領導力的核心。「這不是中國去搶的,而是別的國家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