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病人眾多,醫護人員不足,護士工作壓力本來就十分沉重,若再遇上此類不當行為,會承受更大的心理和情緒壓力。」香港護士總工會會長蘇肖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男病人涉嫌偷拍事件引起護士界震怒,該名男病人的行徑令人作嘔。她認為護士悉心照顧病人,反被人作出不尊重的行為,對女事主造成長遠心理影響,希望市民勿再傳播這些影音資料,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她建議院方在安排病人接受貼身護理時,盡量安排男護士為男病人護理,對女病人服務則安排女護士負責,避免產生誤會。
醫管局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平均錄得約800宗醫護人員工作間的暴力事件,2021年至2023年分別錄得831宗、745宗及876宗,當中超過一半涉及身體受傷,其餘包括語言暴力,其間每年有22人至38人被落案檢控,最終分別有28人、17人及34人被定罪。
蘇肖娟表示,偷拍護士並公然發放性騷擾影音資料的情況罕見,不過,醫護人員遭言語或動作的騷擾,甚至暴力則較為常見,多數發生在急症室、內科及精神科部門,成為醫護人員面臨的重大挑戰。主要原因是病人不滿輪候時間過長及治療安排等。她說:「由於這些不當行為數量多,醫管局對前線有明確指引,並定期進行應對演練。同事遇到這種事,應立即警告對方阻止不當行為,同時盡快尋求同事協助,並必須立即向上司報告事件。」
醫院會根據事態嚴重性進行跟進,包括電召醫院保安,甚至報警處理。「不少病人作出不當行為後,反指控護士非禮病人或攻擊病人,因此醫管局規定一旦發生糾紛,都必須上報、進行調查和處理。」
蘇肖娟表示,醫管局關注到護士的心理健康,會為被不當對待的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支援和情緒輔導。
她認為醫管局和特區政府應對市民作更多宣傳教育,要讓市民明白在醫院內對醫護人員進行言語或肢體攻擊均屬違法,須負法律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