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九龍中醫師公會會址揭幕儀式暨與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典禮圓滿舉辦。九龍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漢忠、會長黃傑、監事長莊且嚴、永遠榮譽會長陳淑端、莊大輝陪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副部長李玲,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陳永光,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助理專員吳梓新,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理事長陳國光、會長彭志標作為主禮嘉賓出席揭幕儀式。
陳漢忠:為香港中醫藥注入新動能
陳漢忠致辭介紹了九龍中醫師公會的創會史,該會前賢懷着懸壺濟世、栽培新秀,發揚國醫國術的精神,逐步完善學院教學規模,奠定「六年制系統教學」典範,早於本港大學中醫體系建立前,已培育逾千專業人才,碩彥輩出,成就「國醫搖籃」美譽。此次與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締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着雙方攜手開啟學研結合的新里程。未來,雙方將助力構建長效學術交流機制與科研合作平台,促進臨床經驗與學術理論的雙向交流,系統培育高素質中醫藥專業人才。他表示,港大中醫校友會深厚的學術底蘊與該會臨床實踐優勢互補,勢將產生「1+1大於2」的效果,為香港中醫藥發展注入新動能。
吳梓新:強化基層醫療 善用發展基金
吳梓新致辭表示,醫務衞生局正全力推進香港首份《中醫藥發展藍圖》的編制工作,預計年底正式對外公布。他闡釋了未來中醫藥發展的三大戰略方向:強化基層醫療,推動中醫師加入「基層醫療名冊」,整合社區資源,紓緩公立醫療壓力;加速數位化,力促業界接入「醫健通」系統,提升中西醫協同效率;善用中醫藥發展基金拓展創新服務。
馮奕斌:冀香港成中醫藥創新樞紐
馮奕斌致辭表示,歷經數代會員辛苦經營,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已構築起穩固的發展基礎,持續為學術交流與專業研討提供實質性支持。他視本次活動舉辦的簽約儀式為業界里程碑,標誌着公會將進一步深化專業培訓體系建設,強化中醫藥人才培育機制。他希望,香港憑藉長期沉澱的中醫藥發展基礎,未來成為國際公認的中醫藥創新樞紐。
陳國光:守正創新 回應時代需求
陳國光致辭表示,此次合作標誌着兩大機構在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基礎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瑰寶,須以「大醫精誠」的精神堅守醫道本源,同時堅持守正創新,回應時代需求,而此次合作正是雙方探索「1+1大於2」協同效應的實踐開端。他期望,雙方合作如陰陽調和般穩健發展,共築中醫藥傳承創新之基,為香港建成國際中醫藥樞紐貢獻力量。
彭志標:深化中醫藥國際現代化進程
彭志標致辭表示,面對全球對傳統醫學與日俱增的關注,香港亟需發揮「東方之珠」優勢,深化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此次與九龍中醫師公會攜手,正是響應時代需求的務實舉措。他相信,雙方合作協議的簽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對中醫藥的發展以及業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黃傑:共繪中醫藥事業發展藍圖
黃傑代表全體同仁,向各界嘉賓表達誠摯謝意。他表示,期望藉會址竣工暨啟用之際,將其打造為傳承創新的戰略樞紐,繼往開來,攜手業界同仁共同繪就香港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藍圖。
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和陳永光亦分別致辭,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各界同仁攜手共進,致力推進青年事務發展,並通過九龍中醫師公會、高等院校及即將落成啟用的中醫醫院等多元平台,系統構建中醫藥人才培育體系。陳永光更指出,九龍中醫師公會樹立起愛國愛港旗幟後,得到業界同仁的普遍認同和支持,並整合內地專家資源與本地中醫教育力量,培育大批中醫專才。這些學子後續多赴內地深造,現已成為中醫藥界的中堅力量。
在儀式上,九龍中醫師公會與香港大學中醫校友會雙方的理事長和會長簽署合作備忘錄,並互贈紀念品。整場儀式在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雙方均表示,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整合優質資源,攜手推動香港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為構建中西醫並重的全球醫療樞紐貢獻專業力量。
出席的嘉賓還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處長趙瑤琴、衞生局高級中醫藥主任官可祈、九龍總商會副理事長梁金塘、香港九坊堂藥業集團董事長陳慶忠、總經理李玉,旺角街坊會主席梁華勝、全國名老中醫陳抗生、港九中醫師公會首席理事長何國偉、香港中醫骨傷學會理事長楊卓明、國際中醫中藥總會理事長盧鼎儒、香港針灸學會會長熊嘉瑋、香港華夏醫藥學會理事長黃智邦、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黃炳逢、香港中醫藥膳專業學會理事長彭祥喜、北大中醫同學會袁冰、九龍中醫師公會名譽會長謝慧雯、國際中醫藥膳自療學會會長盧壽如、國際中醫針灸解剖學會會長陳明珠、香港本草醫藥學會會長鍾愛瑩、中醫學術促進會主席張素勤、國際中醫暨綜合自然療法學會會長林繼良、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理事長李為炎、香港頭針醫學會會長張煒生、農本方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玉珍、香港中藥學會會長徐錦全、香港表列中醫協會會長楊少蓮、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校友會會長胡卡、香港海天濃縮中藥有限公司羅舜海、沙田東區議員朱煥釗、安發本草中華中醫院董事長黃祉穎、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副會長張文迪、張奕豪、九龍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莊世華等。
特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