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基 全國政協委員

當「學歷貶值」「35歲危機」的焦慮標題頻繁刷屏,19萬大學畢業生湧入外賣行業的新聞引發熱議時,許多人開始困惑:在這個時代,「勞動最光榮」這句話是否已褪去光芒?

我們把目光投向當下的中國大地:粵港澳大灣區的工地上,45%只有初中學歷的建設者,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起了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工程奇跡;深圳科技園的深夜,程序員的鍵盤聲連綿不斷,敲出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發明專利。從香港到內地,從基建一線到科研前沿,勞動者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着新時代的奮鬥精神。

在浩瀚宇宙中,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裏進行精密操作,探索着星辰大海;在智能工廠內,黑燈車間的技術員調試着機器,讓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在大街小巷間,幾十萬快遞員風裏來雨裏去,將一件件包裹準時送到千家萬戶。中國這個製造業的巨輪每個齒輪都咬合緊密地滾滾向前,每個崗位都不可或缺,每位勞動者都在為中國夢澆築基石。

那些觸手可及的感動,恰是勞動精神最鮮活的註腳:香港的警察守護着每個港人的安全與幸福;武漢的護士在防護服上畫上笑臉,用樂觀安撫病人;張桂梅老師扎根大山,幫助無數女孩改變命運。他們或許從未站在聚光燈下,卻是這個國家最堅實的脊樑。

兩千多年前,屈原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今天,林鳴團隊在伶仃洋海底鑿出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香港同胞喝着東江水,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業逐夢,這就是跨越時空的「勞動共同體」。從1886年芝加哥工人為權益抗爭,到如今人類探索火星,勞動者的雙手始終推動着文明的車輪向前。正如莊世平所言:「財富會消散,唯勞動創造永存。」

這個五一勞動節,讓我們向每一位奮鬥者致敬!無論是翱翔天際的航天員,還是穿梭街巷的快遞員;無論是實驗室裏觀測數據的科研人員,還是車間裏調試機床的產業工人,抑或是田間忙着播種的農民——正是千萬雙不同溫度的手掌,托舉着中國號這艘巨輪乘風破浪,駛向更遼闊的未來!(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