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肆意挑起關稅戰,揚言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華爾街日報》訪問多個美國製造商,均提到要生產一件純美國製造產品是非常困難,原因包括關鍵零部件價格過高、供應短缺,又或在美國本土根本買不到。
總部位於愛達荷州的Decked從一開始就決心成為一家純美製造商。該公司生產小型貨車用的滑出式整理箱,其95%的材料支出都花在美國供應商身上,但將最後5%的採購轉移到美國國內一直是挑戰。公司行政總裁班塔說,對於現在從中國購買的滾珠軸承,公司曾尋找美國國內貨源,但最終碰壁,「我們難以找到價格和交貨時間方面都具競爭力的零部件。」
無法找到美製零部件 應獲關稅豁免
一些已在美國生產產品的製造商稱,建立完整的國內供應鏈非常困難,指出美國國內已不再生產對它們產品至關重要的零部件或材料,即使有,數量也太少,價格也太高。總部位於布魯克林的公司Rapid Plastics為百貨商店和其他零售商生產高級衣架,該公司共同所有人之一的庫西多說,為衣架提供金屬掛鈎的美國國內供應商,在20多年前便已倒閉或遷到海外。他現在從中國採購這些掛鈎和其他金屬部件,而美國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正迅速推高他的開支,在加徵關稅前成本為40美仙(約3.1港元)的裙撐橫杆,現在成本已增加一倍。庫西多說,美國關稅政策應對那些無法找到美國產零部件的製造商給予豁免。
鑄造廠回流美國幾乎不可能
加州工廠機械製造商Haas Automation也提出類似看法。該公司從中國進口鑄鐵,用於製造其產品的框架。公司負責外部營運的副總裁齊爾胡特表示,美國沒有鑄造廠能生產該公司每年消耗的超過一億磅鑄鐵,他認為此類鑄造廠回流美國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他說,建造一家新的鑄造廠需投資數億美元,而生產出來的商品每磅只值數美元,且招聘工人也會很困難。他表示,該公司為從中國進口鐵和其他零部件支付的關稅,可能會使其機器價格上漲約20%。
在北達科他州工廠生產呼吸機的CorVent Medical公司,兩年前其零部件有多達70%來自中國,如今已有70%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公司行政總裁沃爾什說,由鈑金和塑膠製成的零部件,相對容易遷回美國國內生產,但其他零部件想要實現本土化則困難得多,例如呼吸機內部使用的晶體管、電機和電源板只能從外地取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