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期資金輪動圍繞中美博弈反覆、內部政策刺激托底交易。儘管特朗普釋放與中方談判的緩和信號,但中國外交部明確否認「中美經貿談判」傳聞,商務部強調「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為對話前提,雙方表態的溫差加劇市場對談判進程的疑慮。在此背景下,資金既不願完全離場(估值和政策支撐),也不敢大幅押注單一主線,轉而通過快速輪動降低風險敞口。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政策工具箱儲備豐富。
AI概念具估值修復空間
當前恒指估值(PE 約9.7倍)向下空間有限,但向上突破依賴內部政策持續有效落地和中美博弈實質性緩和。短期市場進入基本面及政策驗證窗口期,後市走向關注兩大變量:一是中美關稅談判進展,若美方兌現削減關稅且未在科技封鎖加碼,港股有望挑戰22,500點技術阻力位;二是特別國債發行節奏與地產政策調整力度。策略上關注: 1. AI 算力基建、機器人、智能駕駛及互聯網龍頭有估值修復空間;2.內需主線把握以舊換新、文旅及必需消費;3.防禦性的高股息央國企。
美股超跌 留意防禦性板塊
美股三大指數幾乎完全修復「對等關稅」以來的跌幅,VIX指數、企業債利差、投機級別CDS價格也大幅回落。高BETA的美股科技行業ETF已完全恢復「對等關稅」以來的所有跌幅,順周期的金融及工業ETF也顯著修復,反映市場風險偏好有改善。貿易戰進入談判階段,料其間美股仍會傾向「消息導向」,但相信最壞的流動性衝擊大概率已過去。美股已進入業績期,根據Factset數據,73%已公布業績的標普500成份股超預期,目前預計標普500一季度盈利增長10.1%,連續七個季度錄得正增長。截至目前,美股的盈利增長仍然較為穩健,疊加靜默期後重啟回購可帶來托底力量。不過,盈利預期面臨關稅拉鋸戰壓制企業利潤率、通脹潛在升溫等壓力,都會壓制估值提升的空間。我們仍然認為美股屬於超跌反彈行情,關注標普500指數5,650點及納指18,100點的阻力。維持向防禦性板塊傾斜:必選消費、醫療保健(剛需屬性);公用事業(高股息+利率敏感度低);金融股(受益降息預期及業績韌性)。科技股七巨頭(Mag 7)有短期情緒修復和技術反彈的窗口。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