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任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港中大主動出擊奔赴多國廣邀師生來港任教就讀。圖為港中大學生。網上圖片

專訪港中大校長盧煜明:在貿戰變局下全球廣招師生

國際地緣政治愈趨複雜、多變,但香港依然恪守國際化、高包容性及多元化的優勢,並獲國家堅定支持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有利匯聚國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今年1月上任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特別提到國際政治角力等因素影響下,或有機會讓更多海外學者及內地生考慮來港發展,會是本港大學招募人才的好時機。該校亦密鑼緊鼓制定2026至2030年的策略計劃,重點之一正是要建設人才樞紐,把最優秀人才匯聚港中大。●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國際局勢變化,對學術及科研界也難免帶來衝擊。近月出現在美華人科學家歸國潮,歐洲多地亦正計劃更積極吸納人才。「在招募(教職員)方面,可能會有部分教授選擇考慮來港工作,所以這(大環境)可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進一步招募更多人才。」身兼香港科學院院長的盧煜明,近日接受訪問時闡述在當前全球變局下香港的人才機遇。

港擁低稅制及灣區市場優勢

他認為,當學者在外碰上動盪時代,或會開始考慮選擇到其他地方工作,「而香港近年正在大力搶人才,同時積極推動創科,加上香港本身有低稅制、大灣區市場等優勢,這對於想發展科技、想落地、想創業的教授而言,就有可能會選擇在這時間加入我們。」

同樣地,內地精英學生亦有更多機會考慮來港升學,「一些內地生本身可能想去美國知名大學進修,但見到有動盪之後,就有可能改為選擇香港。」因此他強調,即使本港大學面對削減撥款,但招聘人才方面「一定要給足夠資源去做!」

主動奔赴各國推介香港教育

盧煜明續指,港中大設有多項招聘計劃,自2023年至今已招募約150名學者,他們來自約20個國家或地區。而非本地生方面,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大學非本地本科生限額提升至40%,港中大現時最新比例為23.6%,「其實都升得幾快,但同時亦不能升得超快,始終要考慮宿位等配套因素。」

他特別強調,未來會繼續擴大規模以招收更多精英學生,特別是致力吸引更多不同地區的優秀學生來港升學,「希望提供更多機會給以往較少有學生來港讀書的地區,例如我們有一些創新性項目,包括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重點學校,邀請他們的輔導升學老師到香港,多認識一下我們,覺得港中大可以是他們學生未來升學的其中一個選項。」

另一方面,盧煜明強調,提升學生體驗是大學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港中大作為香港唯一設書院制的資助大學,他認為有關制度能為學生帶來全人教育,未來有意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書院。「劍橋、牛津是有超過一個研究生書院的,但凡事都要逐步去行。所以首要是行第一步,建第一個(研究生)書院,有策略去做……當然我們大學規模不小,最終多於一個也好正常」,他坦言當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包括選址、善長支持等,期望能在下個五年計劃中做出成果。

被問到大學招收非本地生時,如何更好地應對「假學歷」問題。盧煜明強調,本港各大學均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他分享近月大學校長會正檢視如何通過人工智能(AI)加強把關,「我們找來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建議一些系統,當然我們也要看看這些系統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