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會為每隻斑蝶進行記錄並貼上貼紙,方便市民向研究團隊報告行蹤。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凌悅丰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介紹了各項斑蝶標放工具:捕捉斑蝶的網、儲放斑蝶的籠子、用以擦拭斑蝶翅膀上鱗粉的棉花棒和貼紙,而所有研究員均持有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許可證,確保捕蝶時不影響自然生態。他解釋,在做斑蝶標放時,團隊會分開捕捉,先捉幾十隻放進籠子,然後逐隻拿出來做貼紙標誌,記錄物種、性別、翅膀狀況、標放日期和地點,最後逐一拍照。完成後會放飛,讓蝶兒繼續遷徙旅程。

擦掉鱗粉令貼紙貼得牢固

做蝴蝶研究過程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有很多有趣細節與學問。當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斑蝶的翅膀,會發現那些顏色其實由一塊塊鱗片組成,如果用手觸碰,會沾到斑蝶的鱗粉。關於斑蝶翅膀上鱗粉的作用,凌悅丰提到其中一個說法,就是其他昆蟲想捕捉牠們的時候,會因為鱗粉而難以捉住,有保命作用。正因為有鱗粉,研究員需用棉花棒在其右後翅膀輕輕擦掉一些鱗粉,才能令貼紙貼得牢固;而每張貼紙都防水、寫有獨特編號,重量少於斑蝶體重3%,不影響飛行。

至於捉蝴蝶也很講究。蝴蝶靠前翼發力飛行,「捕捉時要捉住牠的前翼,令牠動搖不得,再放手指在翅膀後墊住,才清掃鱗粉。」若一不留神,蝴蝶會飛走,還有機會扯爛其後翼,造成傷害。

青斑雄蝶有香鱗袋吸引雌蝶交配

另外,研究人員會通過觀察斑蝶翅膀是否新鮮或殘舊,去估計其存活時間。存活愈久,翅膀愈殘舊。至於辨別性別,原來每一種蝴蝶分類都不一樣,以青斑蝶、虎斑蝶為例,只有雄性青斑蝶的後翅底下才有香鱗袋,可散發香味以吸引雌性斑蝶與之交配。

凌悅丰又分享說,標記蝴蝶可以水筆寫下地點編號或使用貼紙,前者較傳統,或因昔日資源不多。其團隊則是用貼紙做翅膀標記,上有團隊網址,方便公眾觀察和報告斑蝶去向,也比較不易甩色,更易辨認其遷徙蹤跡。

此外,他們也會使用「標誌重捕法」,這是指捕捉、標記並放回野外動物個體,並在一段時間後重捕的比率,用以推算族群中個體數量,那是生態研究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