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月20日重返白宮,於周二(4月29日)上台滿100天。特朗普上任後的橫蠻行徑備受批評,引發國內抗議迭起、訴訟不斷,美國盟友又不滿其「美國優先」政策,尋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資本市場更因特朗普挑起關稅戰而劇烈震盪。特朗普企圖以「帝王式作風」,重塑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新秩序,但肆意擾亂國際秩序,結果自陷孤立境地。其百日執政已變成「百日亂局」。
特朗普周二前往密歇根州舉行集會,慶祝執政百天。密歇根州是特朗普去年大選從民主黨手中奪回的關鍵戰場州之一,「舊地重遊」旨在向支持者宣揚其執政「勝利」。他上周二受訪時吹噓新任期的頭3個月取得「勢不可擋的成功」。然而除了「特粉」外,其他美國人並不認同,有人甚至將最近3個月稱為美國史上最不穩定時期之一。
馬斯克準備淡出
內政方面,特朗普管控非法移民、去多元化的行動均受挫,甚至連他拉攏加入「政府效率部」的盟友馬斯克亦準備淡出。特朗普上台百日簽署大量行政命令,推翻許多美國政策的基石,引起法律學者警惕。此外,早前Signal群組洩密事件引發軒然大波、馬斯克與特朗普團隊成員頻爆內訌,令外界對特朗普團隊倍生質疑。
特朗普本月接連遭到3名前美國總統,分別是奧巴馬、克林頓和拜登的批評。歷史學家稱,前總統公開嚴厲批評現任總統本就罕見,這3名前總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都這麼做更是史無前例。其中奧巴馬4月3日批評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大學等機構採取削減資助等打壓措施,號召進行反擊;拜登15日譴責馬斯克削減社會保障開支,「在不到100天時間內,這屆政府已造成如此大的損害和破壞」。
「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得啖笑
外交方面,特朗普競選時提出「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然而進展停滯,連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是「開玩笑」。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在國際上更不斷碰壁,關稅政策遭受多國反制,歐洲和加拿大大型退休基金開始停止對美投資,美股、美債和美元匯率紛紛下跌,令其不得不調整關稅政策。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炮轟」歐洲,令歐洲確信要加速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歐盟準備加速構建「去美國風險」貿易網絡,對沖美國政策帶來的衝擊。而加拿大在遭遇美國「背叛」後,更將應對美國擴張主義言論和關稅大棒,作為今屆大選的主要議題。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外界對於「特朗普衝擊」有心理準備,也預計到美國政策右傾,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後會對美國和世界帶來變化,然而其激烈和廣泛程度仍超出預料。智庫美國進步中心表示,特朗普上任後100天內,疏遠或故意威脅美國盟友和貿易夥伴,使美國在世界舞台上更孤立,「讓美國變得軟弱,美國人正為此付出代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