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本周將公布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GDP)的預先估計數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透露,受惠於一連串主題式盛事和大型國際會議,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增加9%,達1,220萬人次,除有助服務輸出,也帶動零售和餐飲等消費市場,今年首兩個月零售業總銷售貨值經季節性調節後均錄得按月升幅。另外,今年第一季商品出口貨值按年增長亦有所加快,輸往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包括內地和東盟,均錄得強勁升幅;輸往美國的出口亦錄得溫和上升,料首季GDP預先估計數字會有穩健表現。有經濟學學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認為,貿易戰下香港的機遇多於危機。●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透露首季的1,220萬人次訪港旅客當中,非內地旅客約佔298萬人次,按年大增18%,訪港內地旅客亦增加6%,反映主題鮮明且富有新意的活動,有助吸引更多海內外旅客訪港。本周四(5月1日)將迎來五一勞動節假期,是內地一連5天的黃金周假期,不少內地旅客也會外遊,香港是其中熱門目的地,估計黃金周約有84萬人次訪港,較去年五一黃金周和今年春節的日均訪客人次,分別增約10%和13%。
灣仔臨時海濱花園有無人機表演
陳茂波指出,為持續豐富旅客在港行程內容和提升體驗,旅發局繼「超級三月」系列活動後,五一黃金周會以節慶及文化為核心主題,推廣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5月1日晚在灣仔臨時海濱花園將有糅合三大非遺節慶即天后誕、譚公誕及長洲太平清醮為主題的無人機表演,緊接而至的佛誕則分別有大嶼山寶蓮禪寺的浴佛節,以及維園的佛誕嘉年華,並有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及飄色巡遊等。
加快推動科創 賦能傳統產業轉型
陳茂波展望未來,美國的霸凌行徑及單邊主義,仍將困擾全球經濟前景,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報告,將今年對環球經濟增長預測由年初預期的3.3%下調至2.8%,大幅低於疫情前20年平均每年3.7%的增長率。IMF亦警告貿易摩擦急速升溫,將擾亂環球供應鏈,壓抑消費及投資,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型經濟體,難免會受到緊張的外圍環境所影響,但國家的穩定發展和堅實支持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最大底氣。」陳茂波指出,特區政府已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協助企業應對當前挑戰,並全力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及以此賦能傳統產業轉型,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形勢,陳茂波呼籲各界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底線思維管理好風險和全力提速推動經濟穩中前進,在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須堅定推進財政整合計劃,確保公共財政的穩健和可持續性,故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一系列嚴格控制開支增長措施,在保持香港核心競爭力、盡可能減低對市民影響的前提下,按用者自付和能者多付原則,適度增加政府收入。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預測,今年首季香港GDP按年增長2.5%至3.5%,較去年同期錄得溫和升幅,「第一季整體表現相當不錯,例如樓市回暖,股市也表現理想,印花稅收入明顯增加。」
貿易戰下港零關稅吸引內地客消費
至於美國發起的貿易戰,莊太量直言:「香港不一定受負面影響。」他解釋,由於內地留學生選擇來港升學的人數將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內地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但香港仍採取零關稅,或吸引內地消費者來港購買美國貨,如牛肉、高端食品等,「零售個人消費將有推動,可能兩三個月內見到由負增長轉為雙位數正增長。」
他認為,香港可扮演「中間人角色」,利用自身關稅優勢吸引更多購物旅客,「整體而言,香港在貿易戰下將是機多過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