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美方關稅戰持續,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暫未見到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本港跟歐美的學術教育交流,專上院校之間的學生交流協議也繼續進行,民間更珍惜彼此友誼。她又提到,由於香港學術環境及政府資源投放相對穩定,有優勢吸引更多學者,近年海外學者來港教學或研究人數有所增加,估計在未來十年,八所資助大學本地、內地及其他地方教職員,會維持「343」比例。

蔡若蓮昨日於電視節目受訪時指出,本港大學重視國際化,近年吸納更多海外學者進行教學或研究,香港正大力推動創科,很多內地學者於有關方面具高水平,她預計於未來約十年,大學學者本地佔三成、內地佔四成、海外佔三成的比例將大致維持。

她提到,現時國家正致力建設教育強國,內地亦會積極爭取尖端學者,香港未必能搶得到大量相關人才令內地學者比例進一步增加,「當然將來以我們國家教育發展高速的程度,以及多年以來那麼多人到海外留學或學習,會否因為這樣的環境變化而考慮回流,這方面我們也不排除。」

至於招攬非本地學生方面,蔡若蓮指,將來若有更多配套,例如北都區的大學教育城建好,可進一步提高八大非本地生四成的上限,即學士學位課程每年收生可超過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