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自資高等教育界別發展持續深化,聖方濟各大學作為本港第二間應用科學大學,本學年的研究撥款大增逾6倍至7,700多萬元。其中由署理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林靜雯領導、與5所非政府機構合作的賽馬會「家長聊闊空間」計劃獲批約6,000萬元,從家長角度入手應對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擬將應用研究成果和技術創新,用於支援家長構建親子關係、建立健康心態。此外,該校透過特區政府教育局的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獲3,320萬元資助,成立本港首間物理治療綜合臨床教學中心,結合臨床教育與社區服務,支援學生及大眾需要。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方大日前於發布會介紹其教研應用進展。其中有關青少年精神健康議題,有見社會往往忽略家長自身面臨的情緒困擾和溝通壓力,該校集合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明愛、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香港青年協會、聖雅各福群會推出為期3年的「家長聊闊空間」,提供社交媒體宣傳及服務、家長線上輔導服務、線上及線下家長講座或課程、促進家長思維轉化及互相學習的家長小組、公眾教育及跨部門倡議、專業人員及同工培訓、研究及影響評估,關注家長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更着重為他們發掘自身長處,找出與子女的有效溝通模式。
林靜雯表示,計劃設有線上平台,籌建線上輔導服務,並開發人工智能分析及合成數據生成系統,歸類對話字眼,「我們需要教導AI辨識『嬲』、『我唔識教啊』等句子背後的不同情緒差異,包括懊惱、羞憤、生氣等複雜心理狀態。」數據會用於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及評估,透過分層分析策略就家長敘事進行分析,便能精準識別對話主題及情緒狀態的變化,為家長規劃合適的服務,並能提升服務成效。
籌建線上輔導 教導AI辨識「嬲」
首階段服務今年5月推出,8月將啟動包括「線上同步文本輔導服務」在內的完整網上平台,數據收集工作亦會於8月、9月展開,此後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評估與優化。她預計將有近百間學校參與計劃,收集的數據和研究成果將持續反饋到合作機構。
首間物理治療教學中心已投入服務
至於方大新設的物理治療綜合臨床教學中心,由物理治療學課程主任蔡靜雯團隊籌辦,已於1月投入服務,至今服務逾500人次。中心結合臨床教育與社區服務,既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提升專業能力,亦回應社會對物理治療服務的需求。
教學中心設3個功能單位。首先是模擬實驗室,屬全港首個全面採用模擬形式訓練的設施。蔡靜雯表示,實驗室讓學生在受監督的安全環境下,學習高風險診斷和治療程序,至今已為124名學生提供292次模擬實習。中心更與演藝學院合作,由該院學員扮演病人或家屬,至今已進行7次溝通技巧和臨床應對訓練。
第二部分是實習診所,同學需在4年課程內完成6次實習、共1,050小時,其中4次在醫管局進行。這個診所提供醫管局以外的實習選擇,最多可容納12名學生實習兩星期至6星期;第三部分是社區物理治療中心,聚焦疾病預防、篩查及健康教育,由4位常駐物理治療師提供服務,同時是教學實習場所。另中心亦會舉辦健康講座及運動訓練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