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加拿大總理兼執政自由黨黨魁卡尼與在野保守黨黨魁波利耶夫,上周六(4月26日)為大選進行最後拉票,兩人在搖擺選區集會上,繼續互相指責對方無法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

卡尼在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的集會上稱,「特朗普貿易戰實際已破壞全球經濟,他背叛了加拿大。加拿大人已從這種背叛的震驚中緩過神來,但我們決不能忘記這些教訓。」卡尼攻擊波利耶夫缺乏在貿易戰中領導國家的經驗和智慧,「我們不需要混亂,我們需要冷靜。需要一個成年人(來領導國家)。」

保守黨圖轉移特朗普議題

60歲的卡尼此前從未擔任過民選公職,但曾任職加拿大央行和英倫銀行行長,擁有在金融領域抵禦特朗普貿易政策的豐富經驗。波利耶夫則擔任國會議員20年,其競選活動聚焦攻擊前總理杜魯多執政10年間,民眾對自由黨不滿的問題,尤其是生活成本上漲。波利耶夫上周六在集會上重申卡尼將延續杜魯多時代,「你無法再承受這樣的4年」,同時指責自由黨執政時經濟表現欠佳,令加拿大容易受美國保護主義影響。

不過麥吉爾大學政治學家貝蘭德認為,保守黨試圖將競選議題從特朗普身上轉移的努力基本上失敗。政治分析家鮑爾斯亦表示,與特朗普有關的議題並非保守黨所期望的,他們希望更關注生活成本和其他該黨佔優勢的事項。

4名主要候選人簡歷

卡尼(現任總理、執政自由黨黨魁)

●擁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行長。

●首次參與聯邦大選,今年3月接棒前總理杜魯多,自詡為能對抗特朗普的穩健人選。

●雖然民調顯示他最有可能贏得大選,但經歷自由黨執政10年後,加民眾對該黨持謹慎態度。

波利耶夫(保守黨黨魁)

●在25歲首次當選國會議員,從政近20年,曾多次擔任政府內閣成員。

●在杜魯多辭職及特朗普重返白宮前,一直是受歡迎政治人物,主張小政府、低稅收政策。

●出生時母親是年僅16歲的高中生,之後被一對教師夫婦收養。

布朗謝(魁人政團黨黨魁)

●自2019年起擔任魁人政團黨黨魁,所屬政黨只於魁北克省參選,在上屆大選中獲33席。

辛格(新民主黨黨魁)

●前刑事辯護律師,自2017年開始擔任新民主黨黨魁,並於2019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

●積極推動勞工權益與公共醫療政策。

●在回憶錄《愛與勇氣》中自揭年幼時被跆拳道教練性侵,並在父親因酗酒被吊銷醫生資格後被迫揹起家庭重擔。

自由黨保守黨政綱比較

●生活成本

自由黨:降低稅率1%,取消不超過100萬加元(約561萬港元)房價的首次置業者支付的商品及服務稅(GST)。

保守黨:降低稅率2.25%,取消購買130萬加元(約730萬港元)或以下新屋的GST。

●應對關稅

自由黨:對所有不符合《美墨加協定》規定的美國進口車輛徵收25%關稅,注入50億加元(約281億港元)實現國內外貿易多元化,成立20億加元(約112億港元)基金保護本地汽車產業。

保守黨:保持反制關稅直至美國取消所有關稅,將所有關稅用於稅收減免,預留專項救助資金幫助受關稅影響最嚴重的工人。

●國防

自由黨:在2030年實現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未來4年投入180億加元(約1,010億港元),購買可在加拿大北部使用的潛艇和重型破冰船等新設備。

保守黨:國防開支佔GPD目標與自由黨相同,購買新設備投入資金為170億加元(約954億港元),承諾建立新的北極軍事基地。

●住屋

自由黨:成立獨立的聯邦實體作為開發商建造保障性房屋,該實體還將向加拿大預製房屋建築商提供逾250億加元(約1,403億港元)融資,承諾每年興建50萬間房屋。

保守黨:未來5年興建230萬間房屋,出售15%聯邦建築,並將相關土地用於建造可負擔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