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香港特區立法會在現行《議事規則》的基礎上,制定新的《立法會議員守則》,並將擴大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的職能,改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主席吳永嘉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未來將監察議員言行會否損害立法會形象,並按行為嚴重性分級處理,又透露委員會日後將增加對議員「工作表現」的監督,包括擬要求議員提出政策建議時「基於研究而非空談批評」,確保議員的言行必須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高標準等。他強調,是次改革有助進一步深化「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優勢,築牢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的根基。

●吳永嘉表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未來將監察議員言行會否損害立法會形象。 資料圖片

「任何制度都需要持續優化,與時並進,」吳永嘉表示,新的守則會將以往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文字化、細化規範,包括收受禮物的申報標準等,以提升公眾對議員的信任。

收禮須申報 利益關係要講清

他舉例說,不少立法會議員都可能會受邀擔任不同活動的主禮嘉賓或講者,主辦方有機會向其致送紀念品或禮物,在新守則下,若以立法會議員身份收受禮物就需評估價值是否超過一定金額,並向主席申報,但若因個人工作收取禮物且與職務無關則無須申報。

吳永嘉表示,新守則還會進一步要求議員在表決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議案前作出明確申報,譬如議員是某大學校董,卻參與教育相關的撥款投票,就必須事先聲明利益關係,相信此舉可便利市民清晰判斷議員的立場是否不受私利影響,增強公眾對議會決策的信任等。

談到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將擴展職能,並改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吳永嘉坦言,委員會一直僅能處理議員的利益衝突等事宜,如漏報物業等,如議員言行損害立法會形象,委員會根本無權處理,但未來將納入監察範圍,並按行為嚴重性分級處理,提醒議員警惕言行的合規性,有利確保議會專業形象。 

●委員會日後將增加對議員「工作表現」的監督,包括擬要求議員提出政策建議時「基於研究而非空談批評」,確保議員的言行必須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高標準等。 資料圖片

確保發言符國安標準有建設性

對新守則將訂明對議員行為操守及工作表現的要求。吳永嘉表示,立法會的角色包括監察政府施政,但這不等於「為反對而反對」,倘議員反對某項政策時,很應該一併提出改進方案,遠勝單純批評,「新制度希望議員不僅『挑錯』,更要提出建設性方案,真正協助特區政府解決問題。」 

「國家安全永遠沒有句號,」吳永嘉強調,立法會議員身為治港者,言行須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高標準,尤其是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議員在國際環境複雜的當下,更應謹慎發言,避免傳遞誤導信息,故此,新守則會涵蓋相關內容,讓維護國安的精神持續在立法會延伸、體現。

規範清晰細化全方位 明定失資格死線

就市民關注的議員問責性,吳永嘉表示,雖然以往都有針對議員違法違規的懲罰機制,包括取消議員資格等,但有關規範過去都分散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中,故今次改革將進一步清晰、細化、整合到新守則中,如列明議員罪成被判刑期超標將自動喪失資格等,以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他強調,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選舉制度下,現屆立法會高效運作,議員認真履職,而此次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有關制度優勢,從利益到言行,對議員的履職要求提供全方位明確規範,冀能以議員的專業提升市民對立法會的信任,築牢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的根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議員:改革可加強公眾監察 完善特區治理體系

多位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成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行《議事規則》已沿用多年,是次改革讓立法會更好發揮自身的官民橋樑使命,提升議員履職表現的透明度,加強公眾監察,確保議員會警惕自己盡責為民,進一步完善特區治理體系,持續鞏固憲制秩序,維護國家安全。

提醒議員要深度掌握民意

「90位議員各有使命,但需有共同履職標準,」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委員黎棟國表示,明確對議員與社會各界聯繫的要求,旨在體現議員搭建官民橋樑的職責。正如現屆議員都在全港各區開設地區辦事處,收集得來的市民訴求等,都成了特區政府制定政策的「溫度計」,相信有關要求能提醒議員要深度掌握民意,要透過多渠道與各界日常接觸,務求將市民聲音化作政策養分。

談到新守則將要求議員定期提交工作報告,黎棟國認為,現時立法會議員向公眾匯報工作的形式各異:有的每月印製書面報告;有的透過社交媒體周更。新守則應要求議員在統一平台發布工作報告,可實現資訊整合,讓市民能便捷地查閱每位議員的工作動態,不僅提升透明度,更能促進議員間的良性參照,形成更有效的社會監督。

設立處分機制強化問責

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副主席葛珮帆表示,新守則將設立處分機制,最高處罰是停職停薪,既強化了問責機制,亦提醒議員要追求更高的自我完善,提升議政水平,做到更好。

黎棟國表示,任何機構都應完善人員的失職處分機制,正如公務員體系亦設有紀律規範,故立法會亦應完善有關機制,一旦有個別破壞規則者也無法損害整體議政的品質。

改進利益申報機制增透明度

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委員李鎮強形容,議員利益申報機制的革新是具突破性,譬如在收受禮物相關申報機制,或透過明文規範請假通報機制等方面,可確保議員會警惕自己遠離貪腐,以及避免因個人因素中斷職務的履行,讓公眾能更準確掌握議員動態及履職表現,為選民在考慮如投票支持議員連任時,更好提供客觀數據等。

維護國安 杜絕「泛政治化」

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委員黃國表示,今次改革擴大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的職能,改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有利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更好明確議員要在言行中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憲制秩序,杜絕「泛政治化」重臨議會,避免立法會內耗,以更好配合及發揮行政主導的優勢,促進良政善治。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