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日前發布《關於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文稱《意見》),明確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目標,並部署8個方面25項重點任務。在總體要求方面,《意見》明確,到2027年,交通運輸行業電能佔行業終端用能的比例達到10%,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佔比逐年提升,交通運輸綠色燃料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新能源營運重卡規模化應用,交通運輸綠色燃料供應體系基本建成。
《意見》強調,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持續推進新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郵政快遞、城市貨運配送、港口、機場等領域應用,推動國四及以下標準營運車輛淘汰更新,因地制宜推動新能源重型貨車(卡車)規模化應用,發展零排放貨運。
推廣清潔能源供電新模式
《意見》要求,統籌規劃交通運輸清潔能源供應保障體系。開展公路水路充(換)電站設施網絡規劃,加強與電網規劃的協同布局,提升清潔能源就地保障水平。完善車船綠色燃料加注體系規劃,系統推動車船綠色燃料加注設施和裝備發展。開展鐵路電氣化改造規劃,推廣清潔能源供電新模式。
《意見》還提出,鼓勵新模式推廣及新興產業孵化。聚合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資源,打造交通運輸領域虛擬電廠。引導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電池資產管理、新能源運輸裝備融資租賃等新興產業,打造車-站-樁-網智慧融合產業創新平台。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泛汽車新型生態創新發展。
專家:助推車輛大規模「以舊換新」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到目前為止,其生產和消費的側重仍然是私家乘用車領域,這項政策的出台無疑將助推貨運車輛和公共領域車輛大規模『以舊換新』。比如,很多城市已經逐步將傳統燃油公交車更換為電動公交車,未來這一趨勢將明顯加速。」新華社新華指數研究院原執行院長周文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進貨運、郵政、港口、機場等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更新換代,為廣大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了龐大且穩定的訂單需求。「這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一輪持續的高增長期,在顯著拉動全社會消費的同時,還將帶動維修、保險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完善。」
周文龍指出,《意見》還提出統籌規劃交通運輸清潔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加快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這將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重型卡車等高能耗車型的「里程焦慮」問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除了電動汽車,該政策還鼓勵發展氫燃料、生物燃料等綠色能源。這將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更多的技術路線選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多元化發展。」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