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樂領導麥惠文先生於3月29日與世長辭,享年93歲。我於4月8日在外地獲悉噩耗,因行程緊迫,未能即時撰文悼念。月中回港,翻閱《麥惠文粵曲講義》一書,往事歷歷在目,尤其是他對香港粵劇教育的貢獻,更加是功不可沒。
我認識麥惠文先生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參加香港八和會館的聚會。到2003年,我開始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評員,有緣地多次負責香港八和粵劇學院的藝評報告,因此有機會參觀麥先生教授粵曲的情況。
2003年,香港八和粵劇學院的上課地點在灣仔香港演藝學院的課室,是正規的學習環境,麥先生把教材寫在黑板上,逐字、逐句、逐叮、逐板教授,十分仔細。當學生大概掌握了唱法,便逐個練唱,有不對的地方便立刻更正。所以,麥先生必定是超出原定時間下課。
翌年,香港八和粵劇學院改在深水埗政府室內壁球場上課。雖然壁球場用石牆來分隔場地,可是遠處打球和人聲還是會傳過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麥先生還是一如在香港演藝學院般,把教材寫在一塊臨時架設的黑色板上,一絲不茍,細心講解,然後教唱。練唱過程中遇有雜聲騷擾,打亂叮板或唱腔,會讓學生重新練習,務求學生能掌握歌曲的節奏和運腔。
2017年,我有幸獲邀參加香港粵劇學者協會的粵曲考試委員會,麥惠文先生是主要成員之一。該委員會籌備工作長達3年,每月開會一次,所以和麥先生比前更加稔熟。其後,我受託為他的大作裏的曲目提供背景資料,二人閒談間知道麥先生是1980年成立的香港八和粵劇學院創辦人之一,長期擔任學院的「唱科」、「伴奏班」導師。1998年香港演藝學院開辦粵劇課程,聘請他擔任課程主任導師至2008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繼續培訓年輕的粵劇樂師。
麥惠文先生長期粵劇大班的頭架,也曾為無數紅伶及唱家設計唱腔、拍和和作曲,卻能不計較教學環境的轉變,盡心盡力培育新人、以延粵劇藝術,敬業樂業的精神,令我萬分敬佩。 ●文︰葉世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