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在《李仙刺目》中演鄭元和手持花棍街頭行乞。

粵曲的範疇有說唱類別,包括有南音、龍舟、木魚、粵謳、鹹水歌、板眼等。

這類別雖不是大曲大調,但在民間卻是流行已久,小時候常見有人在街頭或在商店前唱龍舟,博取利是賞錢。而在戲曲界也有運用其中一二。最近有一些戲,演員唱龍舟來交代劇情,也是很好的主意,因為社會進步,街頭賣唱違反社會秩序,備受管制,令這民間說唱模式逐漸湮沒,而在舞台運用,民間藝術可得以流傳。

其實在中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民間說唱,用以訴情、乞討、傳道,例如在陝北一帶,宋清年代道教傳道用漁鼓伴奏的唱道情、又有歷史記載盲人行乞用竹板打拍子唱戲文的蓮花落,都是相同意義的民間藝術。

最近看天馬菁莪劇團公演的《李仙刺目》一劇,鄭元和淪為乞丐,窮愁潦倒,他手持着一支棍行乞,原來這支棍叫花棍,也是行乞時的敲擊樂器,據資料顯示,花棍是兼具民族特色與藝術表演性質的器具,也是龍江鄉傣族族民的摯愛,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白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