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50層高地標式商住大廈 採片區概念交私人發展商主導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活化紅磡站及周邊用地。特區政府發展局昨日公布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總共24公頃的初步發展建議,包括整合紅隧過海巴士轉乘站和露天公共運輸交匯處,並在海濱發展一座地標性約50層樓高的商住兩用大樓,以及在海濱一帶加入遊艇停泊設施和水上休閒設施等。發展局表示,有關項目將交由私人發展商建設,預計整體要花費約100多億至200億港元,整個項目預計在12年內完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發展局介紹,整個研究用地約24公頃,包括約14公頃土地和約10公頃水體,建議從優化大眾出行體驗、提升行人暢達度、搞活紅磡海濱以及建立新地標這四方面,將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
在優化大眾出行體驗方面,政府建議在一小段梳士巴利道及前紅隧收費廣場的南行巴士站位置上,構建一個約7,300平方米的平台,地面層用作重新配置現時紅隧過海巴士轉乘站,並興建上蓋大樓,目前位於紅磡站以北的露天公共運輸交匯處會遷至紅隧過海巴士轉乘站的上一層,局方並會研究改善這兩個地方的候車環境,包括設置空調,又會在紅磡站北面及東面等加入或改建公眾休憩空間。
政府又建議優化現時由紅磡站往紅館的有蓋行人通道,同時加闊及翻新現有兩條分別連接紅磡站至尖東和香港理工大學的行人天橋,另建設三組新的行人連接道路,包括在紅磡繞道底臨海一段興建行人板道,將尖沙咀海濱長廊與紅磡海濱長廊連接起來。
前碼頭用地發展綜合娛樂商業設施
前碼頭用地將發展成具標誌性的綜合娛樂商業設施,提供各種餐飲和「娛樂型零售」體驗,包括在海濱發展一座約230米、50層樓高的地標性商住兩用大樓,在戶外提供一系列獨特及刺激吸引的休閒娛樂設施,例如空中步道/滑梯/滑索、觀景台等,並配以高空室內餐飲體驗。
為推動遊艇旅遊,政府建議邀私人機構在前碼頭用地以西的水體,建設和營運世界級遊艇停泊設施,局方認為在這個維港範圍內設置遊艇停泊設施並輔以岸上的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可吸引高消費旅客群到訪,研究初步估算該水體可容納最多約200艘遊艇。
政府並建議在前碼頭用地以東的水體提供浮台等水上休閒設施,讓公眾進行不同類型的水上娛樂活動,以及舉辦戶外表演等,另外在海旁及擬議大樓內提供合共約64,600平方米的零售空間,以及在部分臨海地帶作住宅發展,在前述7,300平方米的平台上興建兩幢酒店和其他商業大樓。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項目建議將於下周二(29日)提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局方會聯同港鐵公司於下周二起展開為期兩個月公眾諮詢,目標是明年下半年開展相關法定程序,預期在10年內完成第一期發展,包括興建紅磡繞道下的行人板道、遊艇停泊設施、前碼頭用地上的綜合娛樂商業設施等,整合轉乘站則爭取在12年內即2037年前完成。
冀明年下半年開展法定程序
發言人表示,目前未確定發展模式,但整片用地會使用片區開放理念,交私人發展商主導發展,發展商需幫助政府建設公眾設施,包括優化行人通道,認為這塊用地對市場有吸引力,有商業及財政可行性。由於該用地有很多鐵路設施,其中一個可能性是由熟識用地和相關設施的港鐵公司牽頭,聯同其他發展夥伴進行發展,以做好項目銜接和確保發展不會影響鐵路運作。
發言人並表示,計劃將現時閒置的前碼頭用地改作休憩用地,整體花費約數千萬港元,讓市民及旅客打卡並欣賞270度維港景色及香港島的天際線,相關工程今年內開始,預計明年首季開放給公眾使用,預計公眾使用至2028年,之後交發展商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