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隨着關稅戰升級,全球經濟受壓,為製造業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製造業季度報告》指出,預料中國第二季製造業生產將放緩,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計跌破50榮枯線,進入收縮區間;第二季中國實際GDP增速料同比降至3.5%至4%。但報告指出,中國製造商已做好充分準備應對挑戰,並強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難以輕易被取代。

「中國製造」轉「中國主導製造」

利豐供應鏈研究院研究主管兼報告首席作者錢慧敏昨表示,中美貿易戰升溫無可避免影響中國出口及製造業,但相信整體局面仍維持在可控水平。她指,自2018年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製造商積極開拓多元市場,以降低對美依賴,中資企業已發展成為海外製造業的主要全球投資者,策略性構建全球化供應鏈布局。

她續指,中國廠商同時轉向更具高附加值的生產環節,從海外市場的「直接供應商」,逐步轉型為其他製造樞紐關鍵材料與零組件的重要供應者。「實質上,『中國製造』正在演進為『中國主導製造』,甚至是『中國主導製造、為中國而造』。」

本季對美出口料大幅下滑

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額外關稅(部分商品豁免)後,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在此情況下,研究團隊預估此輪關稅措施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將對中國出口及製造業產出構成負面影響。尤其預計中國對美出口將出現顯著下滑,第二季整體出口可能會呈現雙位數跌幅。

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小企業預料將首當其衝受壓,因為相較於大型企業,這類公司通常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更高。儘管報告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於未來數月內加大針對性政策支持力度,但相信仍需一段時間,方能展現相關措施的實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