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步同曲》利用大館空間展示劇場魔力。
●獨特的光影設計讓大館監獄廣場變成充滿故事的時空。
●《異步同曲》藉由各種表演元素的交織來講故事。
●《異步同曲》藉由沉浸式的光影營造氣氛,挖掘香港與澳門之間的故事。
●觀眾戴着耳機跟隨演員進入奇異時空。
●大館F倉展室被打造成如同時光隧道。

香港與澳門,一海之隔的兩座城市,在歷史上有何關聯?在想像中有何故事?

由澳門人李沛榮與香港人李淑雯所組成的團隊「歷歷在目」,繼《牆邊練習曲》與《未境進行曲》後再次翻轉大館的古蹟空間,帶來沉浸式環境劇場《異步同曲》,講述香港與澳門的「雙城記」。藉由光影、聲境、投影與表演的交織,帶領觀眾走上跨越時空與地域的狂想之旅。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攝:Thomson Ho 大館提供

2021年,「歷歷在目」曾為大館度身定做《牆邊練習曲》。不少以大館為靈感的創作總難以擺脫這個特殊場域的歷史標籤,會選擇從監獄與警察的故事入手,李沛榮與李淑雯卻另闢蹊徑,將目光投向了建成這百年監獄的一塊塊花崗岩,打造出以域多利監獄和香港礦石歷史為靈感的沉浸式環境劇場。清冷月光下,觀眾戴上耳機,跟着演員遊走在大館的不同角落,從室外到室內,徜徉於投影、燈光、聲境與表演之中。從億萬年前的火山爆發催生香港地質地基,遊走到香港開埠後花崗岩遠銷海外的歷史,再到80年代樓市起飛中岩石建材的重要作用……一個個故事掠去,城市的歷史在眼前鋪展,觀眾在觸摸石牆的那一刻,好像真的聽到了石頭身體中久未離去的遙遠聲音——這也許就是另一種「歷歷在目」。

《牆邊練習曲》隨後獲得香港小劇場獎四項提名以及台灣金點設計獎標章。到了2023年,團隊再次深入大館的各個空間,以物種流動、族群遷徙為題創作出《未境進行曲》,再次帶觀眾跨越時空。今年,三部曲走到終章,在新作《異步同曲》中,香港與澳門身影交疊,兩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展現眼前。

「《牆邊練習曲》時我們希望講香港的礦石歷史、地質歷史和香港城市發展的關係;《未境進行曲》則延伸到這塊土地上的不同物種,動物、植物和人類,在香港這塊土地上經歷過的來來去去,以及社會事件及戰爭等如何影響物種的遷徙。到了第三部曲,我們想要講我們經歷的事情如何塑造今天的香港。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看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在歷史的脈絡中,它們是如何互相影響,如何一起走的。」李淑雯這樣對記者說。而之所以會選擇香港與澳門這兩個城市,乃是因為她來自香港,拍檔李沛榮則來自澳門,這是兩個城市的歷史鈎沉,亦是兩位創作者基於各自成長經歷的創作交流。

用空間講故事

「我們主要聚焦在香港與澳門的關係與脈絡。除了講當下,我們也退後看看這個城市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樣子,再推前看看它和周圍城市的不同關係。我們在講這個城市現在的狀態,也去思考未來的方向。」李沛榮說。

這次觀眾將跟隨四位行者穿梭大館,藉着燈光與聲境的營造穿梭時空,進入傳說與歷史,在虛實交錯中展開狂想。經歷過之前兩次對大館不同空間的探索,李淑雯與李沛榮對大館的各個角落有了更深的了解與體認,「這次我們用到的空間仍然是F倉和監獄操場,這兩個地方我們之前都用過,但是基於主題不同,用的方法和處理的設計和以往有很大分別。」李淑雯說,「大館是一個跨越香港開埠以後很長歷史的建築群,是很多香港社會事件的見證者。我們這次再次從概念性和空間特質上來思考和使用,比如F倉是一個密閉些的室內空間,監獄操場則是一個開闊些的空間,密閉與開闊相對照,我們就用二者去扣連故事的軸線。」屆時,F倉中純白的背景與切分開空間的柱樑結構也會被藝術家加以利用,來巧妙展現香港與澳門的緊密聯繫。

從建築的故事延伸到城市的故事

打造環境體驗劇場向來是「歷歷在目」的拿手戲。2020年,他們曾在澳門城市藝穗節首演以盧家大宅古蹟為題材的《大堂巷7號睇樓團》,隨後又在2021年澳門藝術節發展成為全新版本。演出中,觀眾置身百年西關大屋,演員則化身地產經紀;現場音樂、光影、動畫等多媒體元素交織,勾勒出古老大宅的百年變遷,也折射出澳門歷史的更迭。以新奇的角度切入歷史,將特定的環境場域變幻得熟悉卻又陌生,從而讓觀眾既投入又抽離,踏上充滿想像的思考之旅,這是「歷歷在目」的魔法,也是劇場的魔法。

「為什麼要做環境劇場呢?」李沛榮說,「我們一直在做的都是和在地文化和歷史有關的主題。通常,一個城市的歷史建築都有自己獨有的性格和歷史,我們在這裏講這些主題,就比較容易營造出一個環境來講他們的故事。甚至還可以從建築的故事延伸到城市的故事,這是比較得意些或者容易些融入故事環境的方法。」

這次演出還請來新加坡著名戲劇人郭慶亮擔任劇場構作,「雙城記」實則是「三城事」。李淑雯形容,郭慶亮如同局外人,為創作提供了第三隻眼睛。「慶亮這幾年的創作有很多和自然有關,將自然和文化歷史之間去做扣連。我們整個過程有很多討論,他讓我們發現好多新角度。例如城市發展和自然的關係,自然如何見證我們的改變並回應我們的狀態,以及城市發展時自然的轉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