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夏微 上海報道)「中國是美國大豆產業非常重要的客戶,雙方早在43年前就開啟了產業合作,目前兩國關稅博弈的升級令人感到失望。」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直言,目前高額的關稅將阻斷美中正常的貿易往來。「希望美中能在不遠的未來達成協定,推動兩國貿易往來回歸正軌。」

●蘇健(Jim Sutter)。 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對於美中關稅戰,蘇健更傾向用「分歧」一詞,而「不是一些更嚴重的表述」。他說,美中是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兩國間的分歧一旦產生,貿易是最容易被殃及池魚的領域之一。

近三年美國大豆出口中國市場情況

USSEC提供的數據稱,2022年至2024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分別為3,539萬公頃、3,383.2萬公頃、3,522.8萬公頃,年產量依次達1.16億噸、1.13億噸、1.18億噸。同期,美對華大豆出口年度規模分別錄3,023萬噸、2,639萬噸、2,721萬噸,出口均價依次為每噸593美元、571美元和472美元。上述三年間,中國對美國進口大豆徵收3%關稅和9%增值稅。中美關稅博弈升級背景下,業界擔心美國大豆將快速丟失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始於1982年,1995年開始將美國大豆及相關製品輸往中國市場。」蘇健憂心,目前高額的關稅將阻斷美中正常的貿易往來。即使如此,他仍樂觀相信,美中兩國有智慧能解決分歧,並在不遠的將來以某種方式重新恢復雙邊貿易,「正如2020年美中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時一樣」。

美豆農懇請特朗普結束貿易戰

需指出的是,作為特朗普的重要「票倉」,美國農民在本輪中美關稅爭端中淪為犧牲品。外電援引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會長拉格蘭(Caleb Ragland)(同時他也是一名肯塔基州豆農)的話說:「我是美國50萬名感到痛苦的大豆種植者之一,我全家和我的三個全職工人的全部家庭收入均來自我的農場。」他呼籲,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迫在眉睫,「我是一名投票給特朗普的大豆農民,懇求總統結束『貿易戰』。」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已連續七年參展進博會,該協會表示今年將繼續參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即使在當前美中貿易環境下,中國市場對包括大豆產業在內的美國農產品業界依然十分重要。」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表示,目前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豆出口國,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且具有長期穩定的超大規模市場。「我無法想像美中兩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再有貿易往來。」他強調,農場就是美國豆農的家,種植大豆不僅是投資,更是他們的生活和生計。

美大豆出口協會將堅守在華營銷

農貿領域合作是美中貿易關係的一股穩定力量。蘇健表示,當前美中貿易環境下,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將堅守在中國的營銷工作,「協會今年6月將在北京舉辦『美國大豆可持續論壇』,已經邀請了中國的產業合作夥伴」。他補充說,協會已連續七年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今年也會參與第八屆進博會,「希望今年進博會期間,美中兩國能就貿易問題簽署新的協定,屆時我們將為此而慶祝」。

【特稿】專家:高關稅勢必嚴重衝擊美農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中心研究員胡哲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影響,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份額近年來已有所下降。但即使如此,中國仍然是美國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市場。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額達247億美元,佔其總出口額的14%左右。其中,大豆出口額高達128億美元,佔對華出口總額約52%;豬牛禽肉及相關製品出口額31.8億美元,佔比約13%;棉花出口額14.8億美元,佔比約6%。「毫無疑問,此次中國加徵『對等關稅』,將對美國上述主要農產品出口形成沉重打擊。」

不僅如此,美國農場局聯合會(AFBF)報告指出,中國市場對美國部分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同樣至關重要。例如,美國99%的夏威夷果、38%的榛子以及25%的開心果出口均流向中國市場。「考慮到中國市場規模龐大,這類特色農產品很難找到可以替代的出口市場,關稅政策勢必對美國農業整體造成深遠影響。」

相關閱讀:

國產大豆底氣足:良種良技增產提質

中企壓力中覓商機深耕多元化市場 美企焦頭爛額無力承擔關稅重壓

國貨更受偏愛美貨「光環」不再 國產替代與多元進口並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