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面向國際社會發布《天問三號火星取樣返回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宣布開放天問三號探測器20千克質量資源,與國際同行共同開展火星探測與研究。

天問三號任務是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於2028年前後發射實施。天問三號探測器由着陸器、上升器、服務器組合體和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組成,共配置6台科學載荷。其中,軌道器環火軌道為約350公里圓軌道,姿態對日定向,設計壽命不少於5年,配置中紅外超精細成像光譜儀和火星全球多色相機;服務器環火軌道為近火點約400公里環火大橢圓軌道,留軌探測約2個火星年,設計壽命不少於5年,配置沉降ENA極光探測儀和高精度矢量磁強計;着陸器配置超寬帶探測雷達和拉曼-熒光光譜儀。

預計2031年前後採樣返回

據悉,天問三號計劃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着陸—採樣—返回」,預計在2031年前後採集火星樣品返回地球,而其第一科學目標為尋找火星生命痕跡。此次,中國國家航天局開放的天問三號國際合作質量資源,包括不超過15千克的軌道器資源和不超過5千克的服務器資源,歡迎國際夥伴參與天問三號任務。

中國航天未來二十年

2025年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計劃實施神舟二十號、 神舟二十一號、天舟九號3次飛行任務

▶計劃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關鍵技術攻關

▶計劃發射天問二號,開展小行星伴飛取樣探測任務

2026年

▶2026年前後計劃發射全球首顆靜止軌道微波氣象衛星

▶2026年前後發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

2027年

▶2027年前後發射3顆先導試驗衛星,開展下一代北斗系統新技術體制試驗

2028年

▶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開展月球資源就位利用技術驗證

▶2028年前後計劃發射天問三號,開展火星取樣返回任務

2029年

▶2029年前後開始發射下一代北斗系統組網衛星

2030年

▶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2030年前後計劃發射天問四號,開展木星系探測任務

2035年

▶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

2045年

▶204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拓展型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