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直言,未來賣地收入不太可能回到高峰時期,香港未來的發展模式不同,如特區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及創科時,往往要用較低價格吸引新興產業進駐,因此賣地收入不會重返過往的高位,建議政府考慮調整財政收入模式,用土地吸引人才和新興產業,以提升薪俸稅、利得稅等稅收,讓政府整體財政更健康。

葉文祺認為商業用地有調整空間,主因是疫情後,市民的工作模式變化,逐漸習慣居家工作,所以對寫字樓的需求降低。其次,香港重點發展一些創科或新興產業,對傳統辦公樓的需求減少,舉例洪水橋,原本規劃中有不少商業用地或寫字樓用地,但在目前形勢下,可考慮把一些地皮改為住宅或其他產業用途。長遠可考慮調整財政收入模式,從以往依賴賣地,轉變為把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吸引人才和新興產業。

投資住宅物業建議下調至2000萬元

葉文祺認為,調整按揭政策難以再刺激樓市,現時香港的「投資移民計劃」,容許投資住宅物業,但成交價必須超過5,000萬元,建議政府下調門檻至2,000萬元,基金會亦曾分析,相關價位的樓盤成交只佔往年總成交量5%,不會影響本地居民置業需求,並可以吸引更多投資移民買家平衡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