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廣東報道)一塊LED顯示屏背後所蘊含的技術,遠比外行人的想像來得精密。在深圳洲明科技展廳中展示的部分顯示屏,LED燈珠之間的縫隙僅0.3毫米,比頭髮絲還細,參觀者無不大為驚嘆。洲明科技總裁辦主任廖廣南表示,LED顯示屏行業全球化程度高,中國廠商不僅交付快、價格優,還能提供場景定製服務。「即使加徵關稅,美國採購LED屏依然繞不開中國供應商。」雖然全球產業鏈正面臨重塑壓力,但中國企業在LED顯示屏技術上的底氣,也遠比外界想像中硬氣。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大灣區部分一線科技企業時發現,機器忙碌生產,外貿訂單照常發貨,企業負責人亦十分淡定。廖廣南說:「美國客戶至今沒取消一張單。」
香港文匯報記者4月13日至20日隨「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走訪珠海、深圳和惠州。期間,美國再次濫施關稅,聲稱對中國產品加徵最高達到245%的關稅。然而,高高舉起的關稅大棒,並未如其所願激起太多漣漪。
背景屏不反光 色澤細膩
「你看到現在荷里活拍片、演唱會的布景,LED背景屏是標配,誰能做得又快又好?客戶是會權衡的。」廖廣南一邊帶着香港文匯報記者參觀,一邊仔細解釋。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洲明公司內流光溢彩,設有多個漂亮的打卡點。過去用相機翻拍LED屏幕很容易產生反光,但這裏的大屏幕色澤細膩,完全不會拍出反光或電子條紋的效果,讓人印象深刻。

廖廣南表示,加稅對出口企業當然是挑戰,但也不會帶來太多焦慮。洲明科技同時在深圳、惠州、中山等地設有全自動化智慧工廠,部分設備更是接入AI檢測系統,可根據圖像自動識別壞點;同時,其採用的相變材料散熱技術、節能驅動芯片等,在國際市場十分吃香。「LED大屏行業,幾乎所有大型廠商都在中國,美國想買,就繞不開我們。」

洲明科技是全球主要LED顯示屏製造商,總部設在深圳,在多個項目上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該公司LED顯示屏銷售額及出貨面積,連續六年均居世界第一;在租賃類顯示屏、XR虛擬拍攝等細分領域市佔率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五成;擁有全球最大的LED顯示製造基地。泰勒絲(Taylor Swift)的世界巡演用它,奧斯卡頒獎典禮用它,Coldplay香港演唱會的視覺特效中也有它的身影。

客戶願分攤成本「硬吃下去」
「我們對美國市場經營了很久。美國客戶對關稅其實也很敏感,很多人早早就開始備貨。」廖廣南說,洲明在北美有海外倉,一些訂單已經就地入庫。即使加稅落地,部分客戶願意分攤成本,也有客戶「硬吃下去」。「我們現在產品的價格和性能,整體仍有優勢,加上定製能力強,客戶沒那麼容易說換就換。」除了北美市場,洲明近年來也加快了在中東、歐洲和東南亞的布局,「比如在迪拜,我們有自己的工程團隊,能提供交付到維護的一站式服務。」
橫琴電商開發葡語系國家市場
類似洲明這樣的「底氣」,在廣東企業中並不少見。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第一外貿大省,廣東的外貿總額長期佔全國約五分之一。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外部需求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珠海、深圳、惠州走訪多家企業,看到的卻是積極應對「關稅風暴」的從容與淡定。
在橫琴華發跨境電商產業園,一輛輛滿載貨品的貨車正順暢地駛入集散中心。這裏雲集着Shein、唯品會等電商巨頭,超八成企業面向北美市場。而面對美國即將終止小額包裹免稅政策,這裏的企業並未見慌亂。「大家經歷過第一波貿易戰,心態更穩了。」橫琴華發跨境電商招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雪梅表示,他們會幫助企業透過平台開發新出海地,比如葡語系國家,並通過AI、數據分析和技術驅動降低成本,助力企業出海。
「庫存可撐幾月 美代理商更着急」
雲望創新智能聯合創始人竇海波是一位來自深圳的創業者,公司的產品有近四成銷往美國市場。「在加稅前,代理商已經早早備貨至美國倉庫,目前庫存足足可撐幾個月。」他笑言:「相比我們,美國代理商更着急。」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這次走訪中,印象最深的是廣東企業正以各自的方式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在洲明展廳,那些巨型LED屏靜靜地亮着,其中一些已經被美國客戶提前下單,等待點亮舞台的那一刻。而在製造它們的大灣區,也在有條不紊地以自己的節奏,源源不斷地為世界提供「中國製造」的光明。
香港是測試國際市場反應的前沿

大灣區多家科技企業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國際貿易環境越是錯綜複雜,布局香港市場就顯得越重要,不少企業都把香港視為出海戰略中不可替代的一環。「香港離我們非常近,又是自由港,客戶來了,我們直接帶他去尖沙咀看維港燈光秀,那些就是我們做的項目。」深圳洲明科技總裁辦公室主任廖廣南說。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CFO兼董秘鄧浩然也表示,公司的智能耳機和智能眼鏡等產品,往往以香港為跳板出口,「不僅是轉口,更是測試國際市場反應的前沿。」
「香港是一個重要的展示窗口。我們不需要多說,看完燈光,客戶自然就明白我們的技術實力。」廖廣南還指出,香港亦是公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很多訂單和物流都要通過香港走,是我們打通海外市場的重要一關。」
「香港對我們開拓海外市場幫助十分大。在國際貿易環境複雜的當下,對開拓海外業務的創業者來說,香港的位置難能可貴。」極動智能創新XPOLAR公司創始人陳聰一說,公司目前通過香港開展大部分國際業務,包括歐美及其他市場。「我們在香港有公司主體、也有賬戶,進出口和收外匯效率都很高。」他表示,香港是一個多語種、制度開放的城市,並且毗鄰深圳,這種「天然的跳板」角色,可幫助初創企業更順利地走出去。
港資本市場成科企「第二引擎」
資金支持方面,香港資本市場亦成為科技企業的「第二引擎」。優必選科技CBO譚旻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優必選已在港交所完成兩輪配售,累計融資超過20億港元。「我們過去三年研發投入佔年營收40%至50%,核心專利每年新增300多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專利數量全球第一。」
跨境電商突圍 大數據助內企精準找出路

在美國再度揚言加徵小包裹關稅之際,位於橫琴的一座跨境電商產業園裏,一場靜悄悄的市場轉向正在上演。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的園區,已有56家企業入駐,包括希音、唯品會、快手等頭部企業。
「我們調研發現,園區有八成企業做北美市場。」橫琴華發跨境電商招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雪梅說,「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後,我們就引導企業開始多元布局,尤其是轉向葡語國家和東南亞。」
為了幫助企業更精準落地新市場,園區配備AI選品、大數據分析工具,還引入AI拍攝、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企業只要輸入產品信息,系統就可以推送可能的爆品和目標市場。」劉雪梅介紹說,「企業一線反應很快,對政策變化特別敏感。我們也已啟動調研機制,計劃邀請政府、媒體與企業定期對話。」她坦言,政策上的及時調整,可以幫助跨境電商企業順利轉舵。
離開橫琴,香港文匯報記者轉場惠州,來到坐落於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潼湖生態智慧區已引進435宗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992.7億元人民幣。談及美國關稅戰對園區企業的影響,該區管委會改革創新辦主任黃春靈坦言,「美國濫徵關稅對我們一些製造企業確實有衝擊。」但他強調,當地亦在幫助企業尋找新出路,包括內銷轉化和海外多點布局。「我們鼓勵企業面向東南亞、非洲、歐洲等新市場,通過轉型應對不確定性。」
【特稿】預防極端情況 中企國產化對沖風險
美國近期肆意掀起關稅戰,讓人擔憂會否再次升級對中國科技和製造企業的限制,帶來技術封鎖或斷供風險。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部分珠三角企業發現,從AI芯片到營養品,國產替代、原料換道,正成為企業對沖外部風險的現實選擇。「即使未來最極端的斷供情況出現,我們相信中國AI廠商的能力能撐起算力底座。」來自芯片研發企業的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CFO兼董秘鄧浩然表示,公司在核心芯片技術上正加快自主攻關,力爭實現關鍵節點的國產化。

在消費健康領域,內地營養品企業湯臣倍健亦在作出調整。湯臣倍健營養探索(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對企業影響有限,原因之一是原料早已進行替代。「比如我們早就不用美國大豆,改用國產的;此前部分牛初乳原料來自美國,現在我們更多選擇澳洲或內地替代。」

加快布局其他市場
蔣鋼指出,湯臣倍健本身出口美國市場的佔比較小,同時公司對外部政策風險也早有布局,「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拓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以分散風險、抓住新機遇。」他透露,公司近年正加快布局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我們已經提前運作一到兩年,目前正在加大投入。」重點國家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雖然起步稍晚,但增長勢頭良好,「我們看好這一地區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把它作為今年重點突破的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