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呀,怕什麼嘞!」廣東外貿工廠的一位女工面對央視記者提起中美貿易戰時眉毛一挑,然後大大咧咧地回答道:「中國那麼大,有大把的市場、大把的工廠,只要有能力有技術,不用怕。」這大概就是中國企業無懼美關稅大棒最真實的基層聲音吧。
面對美將對華產品關稅一提再提至最高245%,中國企業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坦言「壓力很大」,「所有美國訂單都停了,只能積極面對,無法回避,在壓力中想辦法。因為企業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體。」多開發其他國家客戶、想辦法擴大內銷、立即改造產線調整生產……在企業家和經濟學家看來,關稅戰正在加快中國企業生產及貿易模式的革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敖敏輝
在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志起看來,中國企業面對關稅戰的底氣得益於中國產業鏈韌性和深度的顯著提升。「通過『一帶一路』的市場拓展,如東盟佔中國外貿總值已達到15.9%;在技術升級方面,如磁懸浮技術在全球市場佔比已達到30%。同時,中國企業正積極構建『抗關稅防火牆』。例如,有的企業正在通過產品提價消化成本壓力,有的企業正以『雙供應中心』分散風險,這些案例充分印證了中國企業的動態調整能力。」
海運價下降 陶瓷「出海」正當時
「全球貿易有挑戰也有機遇,如今,紅海危機趨緩,帶動全球海運價格整體下降,這對於海運成本往往高於產品自身成本的陶瓷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中國企業應以此為契機加速開拓更多市場。今年以來,東南亞、俄羅斯、南美市場的採購意願明顯提升,我們公司一季度出口增長了15%。即使沒有美國市場,我們依然有信心保持全年增長。」山東藍圖陶瓷有限公司車經理說,中國陶瓷在技術和工藝創新方面已經明顯領先於全球同業。比如,越南、土耳其、俄羅斯等國產品仍以「亮面瓷磚」為主,而全球市場需求的趨勢轉向質感瓷磚,中國陶瓷產業已經有了成體系的創新產品。
政府和行業組織也在積極作為,為助力陶瓷企業「出海」,近日在廣東佛山舉行的第42屆中國(佛山)國際陶瓷及衞浴博覽交易會(簡稱陶博會),增設國際專場,並面向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俄羅斯、韓國等海外市場組織採購活動。
家電行業接小規模訂單禦險
浙江寧波慈溪是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之一,其中出口美國的佔比約16%。飛龍家電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沈雪江說,以前公司產品出口到美國的約佔總出口的三分之一。在此次美國加徵關稅後,出口到美國的冰箱、洗衣機等電器積壓了將近3,000台。「首先是等待,最終確實需要處置的時候,是客戶不提貨、違約。」「美國客戶簽訂協議時,對方支付了30%的定金;同規格洗衣機、冰箱的零部件通用性很強,能夠達到70%。因此,即便美國客戶違約,我們也能將產品重新翻包後再次銷售。美國客戶預付的30%定金,足以覆蓋大部分重新翻包的成本。」
但沈雪江承認,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出口訂單仍是巨大挑戰。拓展多元化市場是抵禦風險的重要策略。眼下美國訂單沒有了,工廠放寬接單的數量要求,會接以前不會接的小規模訂單,反而近期海外訂單量還有小幅增長。
讓沈雪江信心十足的還有內銷市場持續火熱。沈雪江說,這跟國家實施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密不可分。去年「國補」政策就拉動了企業數千萬元的銷售額,今年一季度國內渠道銷售增長有30%左右。
【特稿】產品創新 氣門嘴頂住貿戰風雨
貿易戰下,位於上海的保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忙着搬新廠、擴產線。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祖秋說,20年前他們從生產輪胎氣門嘴起家,如今已經在全球7個國家有11個研發中心、19家工廠,做到細分市場的全球第一。
「這種產品看似很小,但是美國沒有其他的生產廠商了,已經沒有產能了。如果說(我們)真的中斷了供應,估計可能一部分美國車型的生產會受到影響。短期的應對就是漲價,我們有談判力。」在胎壓檢測系統工廠裏,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輪胎氣門嘴安上一個傳感器,產品售價就從幾元人民幣提高到幾十元。張祖秋還說,公司在歐洲有基地,關稅戰後,基於歐洲製造來給美國去報價,不僅讓我們繼續保有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還可以提高毛利率。技術深耕、全球布局,加上長期投入,讓一個小小的氣門嘴,也能抗擊貿戰風雨。
不少企業表示,在美國算「關稅賬」時,中國企業要更加重視算「創新賬」、算「產業鏈、價值鏈開放的賬」。京信通信副總裁李學峰表示, 「面對全球貿易挑戰,用一句話來講,那就是:創新是最大的安全,生態鏈開放是最深的護城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