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廣西2025年首季地區生產總值達6,833.9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同)增長5.8%。這不僅彰顯發展韌性,更凸顯廣西作為中國—東盟經貿樞紐的重要地位。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23日表示,今年以來,廣西推進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和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建設,構建穩固可靠的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廣西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隨着一批水電、核電、風電項目建設加快,有力支撐經濟增長。
今年一季度,廣西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27個,增長13.3%,其中新簽製造業項目投資總額佔比77.7%,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基礎。
涉投資合作金額逾79億
作為後發的中國西部省份,廣西今年以來發揮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把構建「北上廣深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跨境產業生態作為重點,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日前,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南寧舉行,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大模型、跨境可信數據空間等40個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投資合作金額逾79億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兩化融合推進處處長左成林表示,高技術製造業和新興產業的強勁帶動,特別是「人工智能+製造」行動的實施,成為廣西經濟增長新引擎。
今年3月,廣西印發《廣西「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吸引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知名企業在廣西設立面向東盟的區域總部、創新中心、成果轉化和數智化轉型基地,推動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初步建成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如何實現從「開門紅」到「全年紅」?姚華建議,廣西要積極推進首發經濟,發展以「人工智能+消費」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模式,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