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

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對安全、穩定、法治完善的金融中心需求日益迫切。近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關稅大戰,以及西方國家頻繁的金融制裁,使全球投資者對傳統金融中心的信任度下降。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樞紐,憑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穩健的法治環境、自由的資本流動及強大的市場韌性,正成為全球資金最安全的避風港。筆者從法律體系、金融自由、市場深度、地緣優勢及政策支持五個方面,分析香港如何鞏固其國際金融安全港地位。

法治體系完善 資金自由流動

一、香港有健全的法治體系,資金安全有根本保障。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成熟且獨立的普通法體系,以及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終審權歸屬香港終審法院,並允許外國律師參與仲裁。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將香港列為全球第三大便利營商地區,其法治水平遠超許多歐美金融中心。此外,香港的法治透明度極高,合同執行效率位居全球前列,這對國際投資者至關重要。例如,在涉及跨境商業糾紛時,香港法院的判決可在多個普通法地區(如英國、新加坡)得到承認和執行。這種法律確定性,使香港成為國際資金存放和爭議解決的首選地。

二、香港容許資金自由流動,沒有實行外匯管制,且稅率極低。香港不設資本利得稅、增值稅或遺產稅,利得稅稅率僅8.25%至16.5%,遠低於美國的21%和歐盟的平均水平。這種稅務環境吸引了大量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

根據香港金管局數據,2023年香港銀行體系總資產超過3.5萬億美元,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三;離岸人民幣存款穩定增長,截至2024年7月底,香港有約1.19萬億元人民幣存款總額,離岸市場全球第一;而在當年1月至7月,香港處理全球約80%的離岸人民幣結算。這證明,香港是資金停泊的安全港。

三、市場抵禦風險能力強。香港金融市場具有極高的深度和流動性,恒生指數日均成交額超千億港元,衍生品市場活躍度全球領先。2024年全年香港IPO集資額達876億元,按年升89%,躋身全球第四,年升兩位,顯示國際資本對香港市場有強大信心。

背靠內地市場 聯通中外投資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極為穩健。香港的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超過20%,遠高於國際標準的8%,流動性覆蓋率長期維持在150%以上,抗風險能力極強。在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疫情衝擊下,香港金融體系均未出現系統性風險,進一步鞏固了其安全港地位。

四、香港具地緣優勢,是內聯外通的「超級樞紐」。在中美博弈背景下,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一方面,香港背靠內地龐大市場,是外資進入中國的首選門戶;另一方面,香港與國際金融市場無縫銜接,資金可自由進出。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機制不斷完善,香港成為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平台。

五、香港有政策支持,在國家戰略支持下為資金提供長期保障。中央始終堅定支持香港金融穩定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強化其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2024年推出的「跨境理財通2.0」進一步擴大投資範圍,鞏固香港的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此外,香港正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和虛擬資產監管框架,以吸引新興資本。香港證監會已批准多隻虛擬資產ETF上市,成為亞洲首個合規加密金融中心,這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避險選擇。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今天,香港憑藉法治保障、資本自由、市場深度、地緣優勢及中央支持,成為國際資金最安全的避風港。無論是傳統產業資本,還是新興科技金融,香港都能提供穩定、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香港將進一步強化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新賽道,同時深化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只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必將在國際金融格局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成為全球資本的首選安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