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表示,香港於2023年11月向聯合國轄下的「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申請國際中型救援隊認證,預計相關機構在明年第一季、大約在3月,派員到香港進行評核。趙汝珏表示,救援人員已進行了三四次演練,目前進展良好,有信心明年可以獲得相關認證。

冀與國家救援隊「聯勤聯補」增效率

趙汝珏總結,今次特區救援隊於裝備方面表現理想,但國際大型救援經驗仍然與其他團隊有差距,相信每次出行隊員都有進步、都更有信心和經驗,希望未來繼續沿用與國家救援隊合作採用的「聯勤聯補機制」,以提高救援效率,未來亦會根據不同災區的溫度、天氣等狀況檢視所需物資等。

他續指,特區救援人員每年會進行30小時操練,運用搜救技術進行高難度演練,在與各方合作中交流經驗,不斷提升救援能力。中國應急管理部門一直作為香港救援隊的顧問,對方曾經派員來港交流並協助檢視香港的認證安排,例如香港的隊員召集機制、智能化倉庫管理系統等,測評亦涉及前線搜救、後勤以及醫療保障、與當地政府的溝通等。

目前國際救援隊伍分級機制由聯合國轄下的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小組(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訂立。該機制下,救援隊伍根據管理、搜索、救援、醫療及後勤五方面能力,被分為輕型、中型及重型。

輕型救援隊只須具備基本的行動能力,中型救援隊則必須具備五方面能力,並能夠應用複雜技術進行搜索與救援,救援期為7天;重型救援隊在中型基礎上,還需要在兩個工作場地同時展開救援,並連續作業24小時以上,救援期長達14天。

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小組目前只對中型和重型救援隊伍開展測評及認證,亦只建議有關隊伍參與國際救援任務,認證合格的隊伍每5年需要進行覆檢。若香港特區救援隊註冊成為中型救援隊,就可以有更多機會與已獲重型救援隊認證的國家救援隊,同場參與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