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由教大校長李子建領銜,教大資深教授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熱點議題、教育趨勢研究,以及教育政策解讀的觀察與思考。
2月20日,我代表香港教育大學,與《良師頌》的作曲作詞者劉振華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讓教大在不影響版權和知識產權前提下可演奏、重新編曲、使用和向公衆傳播《良師頌》作非牟利用途。《良師頌》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樂曲,曲詞動聽感人,也很配合教大以「立德樹人」為取向和教師教育的核心使命。當天簽署儀式前,我有幸與劉振華校長簡單聊天,劉校長歷任文理書院(香港)中文科主任、副校長、校長及校董,同時是該校創校成員之一,他本身專業是中國歷史,但是多才多藝,熱愛音樂,為多間學校編寫校歌及勵志歌曲,其中《良師頌》甚為教育界熟悉,被認定為每年敬師節主題曲,他同時是香港校長合唱團的創辦人及指揮,為教育界貢獻良多。
我請教劉校長創作《良師頌》的靈感及來源,他細說了文理書院(香港)的一些簡單背景:當時(上世紀六十年代),文理書院(香港)創校早期是一所私校,由一群香港大學畢業生創立,辦學條件較坊間一般津貼學校稍遜。據劉校長憶述,部分辦學經費需要由夜校收入補貼,他記得有一幕:一天下着大雨,在灣仔學校附近的斜坡上,一位教師拿着兩把雨傘協助學生下課,這不是一般課堂教學情景,而是一幕感動人心的教師關愛學生、滴有雨水淚水的影像。《良師頌》歌詞其中幾句令我感受良多:「良師啊!是您一顆愛心關懷,燃亮了我。……誰令我堅強,敢面對艱苦? 師長教導,成就了我。」
在網上《良師頌》有不同演奏和演唱版本,部分出自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師生,其中我非常喜歡黃慧英博士、教大同事及合唱團成員在我的校長就職典禮(2023年11月)上表演的版本。另外,我們十分感謝閻惠昌指揮與香港中樂團在「一帶一路節—絲綢之路」善樂會演奏《良師頌》一曲,榮賀教大30周年,讓觀眾大飽耳福。
有關良師,我想起「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源自東晉袁宏的《後漢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引用的一句古語,另一說法為源自(唐)令狐德棻等《周書·盧誕傳》。最近在中新社訪問中,我談到一些對我影響甚深的良師,其中幾位包括小學的麥志廣老師,大學的馮以浤教授及博士論文導師黃顯華教授。他們無論在做事做人方面,都給予我不少啟發和指導,我衷心感激感謝。良師是教育體系和學校教育(包括大學教育)的核心基礎,是「立德樹人」的關鍵和專業精神的生動寫照,讓我們共同努力多培養良師,歌頌良師的偉大貢獻。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
(註:感謝劉振華校長對本文的幫助。文章版權為作者擁有,參考文獻從略。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香港教育大學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立場或觀點。)
評論